为了卖房当中介 房子仍没卖出去 普遍要求砍价50万元以上,砍价力度难以接受!

热点 (21) 2025-06-29 15:12:25

为了卖房当中介 房子仍没卖出去 普遍要求砍价50万元以上,砍价力度难以接受! (https://www.astrots.cn/) 热点 第1张

为了卖房当中介 房子仍没卖出去

  【为了卖房当中介 房子仍没卖出去】2025年6月,深圳罗湖莲塘片区的复式住宅业主祝顺顺,在挂牌半年未售出房产后,选择加入中介行业试图自救。这场“业主变中介”的逆向操作,不仅折射出当前房地产市场的深度调整,更暴露出置换潮下普通家庭的生存困境。祝顺顺的复式住宅位于罗湖莲塘成熟社区,73平方米建筑面积加赠送面积实得80平方米,周边幼儿园、地铁站等配套齐全。2024年9月,她以384万元挂牌,这个价格取自周边在售房源中间值。然而半年间,尽管有数十组客户看房,但普遍要求砍价50万元以上,“买房像买菜”的砍价力度让交易陷入僵局。中介行业乱象更让她寒心。2025年2月,某中介提出除正常佣金外额外收取10万元差价,这种违规操作在链家、德佑等平台虽属“踩红线”行为,但在市场下行期仍屡禁不止。贝壳找房数据显示,该小区2021年2月成交均价尚在5万元/平方米以上,而2025年5月同户型成交价已跌至4.8万元/平方米以下,北向房源甚至出现4.05万元/平方米的低价。2025年3月,祝顺顺通过德佑平台入职中介行业。这一选择并非孤例,据深圳中介行业内部统计,同期参加岗前培训的百余人中,至少五六人明确表示为卖房而来。这个群体具有鲜明特征:多为待业宝妈或奶爸,置换需求迫切,既不愿低价抛售资产,又不得不面对市场现实。

  链家内部规定禁止员工经手自有房产交易,祝顺顺只能将房源交由同事维护,自己以业主身份陪同看房。三个月间,她累计带看十余次,却始终未能促成交易。“客户太少了,挂盘的人太多了。”她坦言,当前市场环境下,不降价根本无人问津。这种困境在广州同样显著,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5年5月广州二手房价格同比下降6.6%,跌幅居一线城市之首。

  市场分化在微观层面尤为明显。万科欧泊小区2024年成交均价3.48万元/平方米,较上年下跌25%;2025年5月进一步跌至3万元/平方米,较峰值腰斩。但热门区域租赁市场仍具韧性,住房租赁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24年沪穗深住房平均出租率保持90%以上,2025年4月一线城市住宅租金环比均上涨。

  这种矛盾在从业者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南京德佑加盟店员工刘璐,原为外企驻华办事处职员,2024年失业后转行中介。她坦言:“每月四五千元租金收入不成问题,但卖房提成才是主要目标。”而广州业主罗迪的心理价位是300万元,按当前行情最多只能卖285万元,“加上贷款不赔不赚,干脆留着出租”。

  市场寒冬中,中介与业主的矛盾日益尖锐。2025年4月,深圳业主周女士遭遇中介扣押房产证事件,合同约定买家违约时定金应归卖家,但中介以“佣金不足”为由拒不返还。更普遍的纠纷集中在独家代理协议,某独家协议规定中介享有90天独家销售权,但未明确未售出时的责任,导致业主错过其他买家。

  法律界人士指出,根据《民法典》第五百零九条,当事人应按约定全面履行义务。若合同未规定期限内未售出的处理方式,委托关系到期自动终止,中介无权索要报酬但可主张必要费用。链家法务部透露,2025年一季度涉及独家协议的纠纷同比增长40%,主要争议点集中在“是否尽到推广义务”。

  面对僵局,部分业主开始调整策略。祝顺顺发现,精准匹配客户需求比单纯降价更有效:“有组客户预算有限但急需学区房,我调整推广话术后,带看量明显增加。”这种转变暗合行业趋势,中指研究院报告指出,2025年5月深圳二手房成交量同比增长44%,主要得益于“以价换量”策略。

  更深层的变革正在发生。深圳链家推出“透明交易”系统,要求中介公示历史成交价、业主心理价位等信息;德佑平台试点“业主定价权保护计划”,禁止员工私下议价。这些举措能否重塑行业生态,仍有待市场检验。当祝顺顺再次站在自己房子的阳台上,楼下中介门店的霓虹灯在雨中闪烁。这场持续半年的卖房战役,早已超越单纯的资产处置,成为观察中国房地产转型的微观样本。在价格与价值的博弈中,每个参与者都在寻找属于自己的生存之道。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