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逮捕700多内鬼 查获万架无人机
【伊朗逮捕700多内鬼 查获万架无人机】近日,伊朗首都德黑兰的司法广场上,三名被控与以色列情报机构合作的间谍被执行绞刑。这起案件背后,是伊朗自6月13日以来掀起的反间谍风暴——超过700名涉嫌为以色列从事间谍活动的人员被捕,首都德黑兰一地即查获超1万架微型无人机。这场被外媒称为“中东谍战新高峰”的行动,揭示了伊朗内部安全体系面临的严峻挑战。据披露,被查获的无人机中,83%为微型侦察机型,可隐藏于背包、快递盒甚至鸟类模型中。在德黑兰北部富人区,警方从一栋别墅车库内起获23架装载高爆炸药的自杀式无人机,其目标直指革命卫队高级指挥官的住所。更令人震惊的是,这些无人机通过社交媒体账号接收指令,部分操控者竟是高校学生。“每架无人机都是情报节点。”伊朗网络安全部门负责人指出,摩萨德特工利用短视频平台发布加密任务,通过虚拟货币支付报酬。在伊斯法罕省,一对神经科医生父子领导的间谍网络,利用医疗设备走私无人机零部件,其家中地下室竟藏有300架待命飞行器。伊朗司法部公布的调查报告显示,间谍网络呈现“金字塔式”结构:底层执行者多为经济窘迫的年轻人,中层组织者包括退役军官、技术专家,顶层则直接对接摩萨德指挥系统。在霍尔木兹海峡沿岸,两名摩萨德特工试图将200公斤C4炸药伪装成渔业设备入境时被捕,其手机中存有17处核设施的3D建模数据。
更触目惊心的是高层渗透。反间谍部门主管哈桑·法拉哈尼被揭露为摩萨德外勤人员,其掌管的边境监控系统曾为以色列战机提供导航数据。而革命卫队“影子卫队”五千兵力换防事件,也被证实与内部泄密直接相关。
面对危机,伊朗展现出罕见的行动效率。6月15日凌晨,伊朗革命卫队联合巴斯基民兵组织,在48小时内完成全国主要城市的无人机禁飞令执行。在德黑兰梅赫拉巴德机场,海关人员从入境旅客行李中截获12架伪装成儿童玩具的侦察无人机;在库姆省,民众举报线索帮助警方捣毁3个无人机组装窝点。
司法系统启动快速审判程序,被捕间谍中已有27人被处决。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在电视讲话中强调:“任何背叛国家的人,都将付出最沉重的代价。”与此同时,伊朗宣布对无证持有无人机者处以5年监禁,并要求所有民用无人机注册北斗三号导航系统。
这场谍战背后,是以伊两国长达半个世纪的情报博弈。1957年,摩萨德与伊朗巴列维王朝情报机构萨瓦克建立合作,共享中东情报网络。1979年伊斯兰革命后,双方关系急转直下。2010年至2025年间,伊朗至少12名核科学家遭暗杀,其中5起被证实与摩萨德有关。
“摩萨德在伊朗的渗透深度超出想象。”以色列《国土报》援引退役特工的话称,该机构在伊朗境内长期维持着30-40个行动小组,分工涵盖情报收集、武器走私和定点清除。2023年黎巴嫩寻呼机爆炸事件中,摩萨德特工通过12年布局,将5000台植入炸药的设备渗透进真主党高层。
伊朗的反间谍风暴引发连锁反应。6月26日,美国移民和海关执法局在8个州展开突击行动,逮捕130名伊朗公民,其中多人被指控与黎巴嫩真主党存在联系。白宫声明称,此举是为防范伊朗可能的报复行动,但遭到美国伊朗裔全国委员会强烈谴责,指责政府将移民政策“武器化”。
分析人士指出,伊朗间谍问题折射出更深层的结构性矛盾。经济方面,美国制裁导致伊朗青年失业率高达30%,摩萨德特工利用“任务完成后支付”模式,轻易招募到经济窘迫的年轻人。社会层面,城市中产阶层中存在的亲西方群体,成为社交媒体策反的主要目标。
技术差距则放大了防御漏洞。以色列F-35战机联合内线提供的坐标,曾摧毁伊朗70%的防空系统;而俄制“道尔-M1”导弹对无人机群的拦截成功率不足30%。更严峻的是,伊朗高层存在的“双重生活”现象——哈梅内伊的孙女在佛罗里达留学,革命卫队将领之子持欧洲护照购置豪宅——严重削弱了体制公信力。
随着以伊达成12天停火协议,明面冲突暂告段落,但谍战阴影仍在蔓延。摩萨德局长达维德·巴尔内亚公开宣称:“我们将继续留在那里,就像先前那样。”而伊朗方面则宣布启动“全民举报机制”,对提供间谍线索者给予重奖。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无人机与人工智能技术正在重塑谍战规则。当德黑兰大学围墙上的波斯文标语“我们在导弹尾翼书写生存宣言”传遍网络时,这个古老文明正以独特方式诠释着:在绝境中,生存智慧往往比武器更锋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