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个“双机场”地级市来了
【又一个“双机场”地级市来了】近日,随着中国民航华东地区管理局正式签发行业验收合格证书,江西瑞金民用机场(赣州瑞金机场)即将投入运营。这座按4C级标准建设的支线机场,将与赣州黄金机场形成“一市两场”格局,使赣州成为中部地区首个拥有双民用机场的地级市。这场跨越十年的航空基建实践,不仅改写了区域交通版图,更折射出中西部地市在地理约束与经济发展间的突围智慧。赣州地处赣南山区,境内群峰林立,地形复杂度位列全国前列。长期以来,公路、铁路建设受制于地理条件,瑞金、于都、会昌等东部县市至赣州主城区的车程普遍超过3小时。2021年《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研究建设赣东南机场”,将航空运输定位为突破地理壁垒的关键抓手。新建的瑞金机场总投资16.6亿元,跑道长2600米,可起降空客A320、波音B737等主流机型。其辐射范围覆盖瑞金、石城、宁都等6个县市,惠及人口超300万。据测算,机场通航后,瑞金至南昌的空中旅程将缩短至1小时,较现有高铁方案节省2.5小时;至广州、上海的航线开通后,老区与长三角、珠三角的时空距离将大幅压缩。“这不仅是交通方式的升级,更是发展理念的跃迁。”赣州市发改委主任李明表示,瑞金机场与黄金机场形成差异化布局:前者定位为革命老区旅游集散中心,重点开通至北京、上海、西安等红色旅游目的地的航线;后者则聚焦国际航空口岸建设,2024年已开通国际货运航线5条,三期改扩建工程完成后将具备年吞吐1000万人次的能力。赣州的实践并非孤例。在新疆哈密,巴里坤大河机场于8月12日正式通航,形成“一州两场”格局;四川甘孜州拥有康定、稻城亚丁等3座机场;内蒙古呼伦贝尔则坐拥海拉尔、满洲里等3个航空口岸。据统计,全国已有23个地级市拥有双机场配置,其中西部地区占比达78%。
这种“地广人稀建机场”的现象,源于中西部独特的地理经济特征。以赣州为例,其辖区面积达3.94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浙江省的1/3,但人口密度仅为246人/平方公里,远低于东部沿海地区。在高铁建设成本高昂、施工周期漫长的现实约束下,航空运输展现出独特优势:瑞金机场单位里程建设成本仅为高铁的1/5,且能直接跨越山脉、河流等天然屏障。
“双机场不是面子工程,而是生存必需。”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专家王伟指出,中西部地市普遍面临“市域面积大、核心城区弱”的困境,支线机场既能服务偏远地区居民出行,又能通过临空经济带动县域发展。数据显示,赣州黄金机场周边已集聚临空型企业127家,2024年实现产值216亿元,占全市GDP的3.2%。
当瑞金机场的航站楼与黄金机场的保税仓形成联动,赣州的区域经济坐标正在发生根本性转变。根据《赣州市“十四五”航空产业发展规划》,当地将重点打造三大临空经济区:
黄金机场临空经济区:依托国际航空口岸,建设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吸引DHL、FedEx等物流巨头入驻,目标到2027年形成500亿元级航空物流产业集群。
瑞金机场红色旅游经济区:整合共和国摇篮景区、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等资源,开发“航空+红色旅游”精品线路,预计带动周边餐饮、住宿消费年均增长15%以上。
赣州航空制造产业园:引入中航工业、中国商飞等企业,发展无人机、航空零部件等产业,目前已签约项目9个,总投资额达48亿元。
这种“双机场驱动”模式正在产生乘数效应。2025年上半年,赣州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8%,增速居江西省首位;签约引进重大项目56个,其中临空偏好型项目占比达34%。“过去是企业跟着交通走,现在是交通围着产业转。”赣州经开区管委会副主任张强感慨。
赣州的探索为中西部地市提供了重要范本。当东部地区陷入“市市通高铁”的内卷竞争时,中西部正通过航空运输开辟新赛道:
精准定位:避免与省会机场同质化竞争,瑞金机场聚焦支线客运与红色旅游,黄金机场则发力国际货运与高端制造,形成错位发展。
成本管控:采用“市级统筹+县区参股”模式,瑞金机场建设资金中,赣州市本级财政仅出资35%,其余由瑞金、于都等6县按GDP比例分摊,有效降低财政压力。
生态优先:在机场选址阶段即避开生态红线,通过植被修复工程,将施工区打造成城市绿地,实现“建一个机场、添一片森林”。
站在新的历史节点,赣州的“双机场”实践超越了交通基础设施升级的范畴,它象征着中西部地市在地理约束中寻找发展突围口的智慧,更预示着中国区域经济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革。当瑞金机场的航站楼灯光照亮赣南夜空,这场始于交通革命的突围战,终将汇聚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力量。
下一篇
已是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