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碧晨删除与汪苏泷相关动态
【张碧晨删除与汪苏泷相关动态】近日,张碧晨与汪苏泷《年轮》原唱之争引发热议。有网友发现,张碧晨已完全删除了所有与汪苏泷相关的视频。据悉,7月22日,网红旺仔小乔直播称:“《年轮》原唱只有张碧晨”,引发汪苏泷、张碧晨双方粉丝互撕。随着张碧晨与汪苏泷关于《年轮》原唱身份的争议事件持续在网络上发酵,各大音乐平台的标注变动成为舆论焦点。7月23日,有网友发现QQ音乐平台悄然修改了歌曲信息——张碧晨演唱的《年轮》页面中,"原唱"标识被移除,仅保留"演唱者"字样;而汪苏泷的官方版本仍明确标注"原唱"标签。这种平台间标注差异的对比图迅速传播,进一步激化了两方粉丝关于"谁才是真正原唱"的争论,相关话题在社交媒体平台阅读量突破3亿次。7月25日凌晨,汪苏泷工作室通过官方微博发布声明,宣布自《年轮》发行十周年纪念日起"收回所有商业演唱授权,暂不开放翻唱许可",并强调"作为词曲创作者对作品享有完整著作权"。仅隔12小时,张碧晨工作室于当日中午发布情况说明,晒出2015年签署的合约截图,其中明确记载"授予张碧晨女士永久性非独家演唱权",但同时表示"出于对创作者的尊重,工作室决定未来不再安排张碧晨演唱该曲目"。
回溯事件源头,2015年6月15日,张碧晨演唱的《年轮》作为电视剧《花千骨》插曲率先上线各大平台;半个月后的6月30日,汪苏泷作为词曲创作者的官方演唱版本正式发布。八年来,双方在演唱会、音乐节等场合多次演绎该作品,粉丝群体逐渐形成"双版本原唱"的共识。此次争议爆发前,网易云音乐等平台仍保持双版本均标注"原唱"的状态,而QQ音乐的突然调整成为导火索,暴露出音乐版权标注缺乏统一标准的行业问题。
有网友表示:“在我看来,张碧晨的公关堪称灾难,张碧晨工作室将“永久演唱权”挂在声明里,直接否认“双版本原唱”的做法,是将争议继续扩大化。对比来看,‘汪苏泷体面人’的含金量还在上升,汪苏泷选择谐音双关,巧妙回应张碧晨。
汪苏泷历来不抢“原唱”光环,王鹤棣此前演唱唱《就让这大雨全都落下》,他脱口而出“比原唱好听”,下一秒才反应过来“哦我自己就是原唱”;早年《小星星》被无数人翻唱,他回应称“歌是大家的”。”
此次争议的直接导火索是 QQ 音乐平台对《年轮》原唱标注的修改。7 月 23 日,该平台将张碧晨演唱版本“原唱”标识移除,仅保留“演唱者”字样,而汪苏泷官方版本仍标注“原唱”。这种差异引发双方粉丝激烈争论,相关话题阅读量突破 3 亿次。事实上,八年来双方在不同场合多次演绎该作品,此前网易云音乐等平台保持双版本均标注“原唱”状态。这表明,音乐版权标注缺乏统一标准,各平台各自为政,导致信息混乱,容易引发争议。据相关数据显示,在音乐版权纠纷中,因标注问题引发的占比高达 30%,这凸显了规范版权标注的紧迫性。
7 月 25 日凌晨,汪苏泷工作室宣布收回商业演唱授权、暂不开放翻唱许可,并强调作为词曲创作者的完整著作权。当日中午,张碧晨工作室晒出 2015 年合约截图,称授予张碧晨永久性非独家演唱权,但决定未来不再安排演唱。有网友认为张碧晨工作室将“永久演唱权”挂出,否认“双版本原唱”,扩大争议;而汪苏泷用谐音梗巧妙回应,更显体面。从公关角度看,汪苏泷工作室回应侧重于维护创作者权益,态度明确且不失风度;张碧晨工作室虽强调尊重创作者,但声明内容易引发误解。这反映出在面对版权争议时,公关策略的差异会影响公众对事件的看法和双方形象。
部分观点认为此次争议是粉丝互撕导致,应关注明星自身行为。然而,粉丝行为只是表象,行业规范缺失才是本质。粉丝对原唱的争论源于平台标注混乱,若行业有统一、清晰的版权标注标准,粉丝争论自然减少。而且,明星工作室的回应也是基于行业现状做出的选择。因此,不能简单将问题归咎于粉丝,而应聚焦于解决行业规范问题。
有人觉得音乐版权问题复杂,难以解决。但实际上,只要行业制定统一、明确的版权标注标准,加强平台监管,就能有效减少此类争议。例如,建立版权信息数据库,要求各平台实时更新并遵循统一标注规则;加强对违规平台的处罚力度,提高其违规成本。同时,加强对公众的版权知识普及,提高大众对版权问题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年轮》版权之争为音乐行业敲响警钟。解决版权标注混乱、规范行业秩序迫在眉睫。只有建立完善的版权管理体系,才能保障创作者权益,减少争议,促进音乐行业健康有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