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姆从“闭眼买”变“不敢信”
【山姆从“闭眼买”变“不敢信”】近日,记者调查发现,近期山姆货架上出现了好丽友、卫龙、溜溜梅、盼盼等普通商超随处可见的品牌,该情形引发了会员强烈不满,一些会员甚至愤而表示:“我花高额会员费就为了买这些牌子?”。作为紧急公关,好丽友派从山姆APP下架,但会员不买账,其号称“减糖健康”却收到300多条差评,有消费者称甜得齁嗓子。有网友发现,山姆新上架好丽友、卫龙等国民品牌,却“悄然下架”台湾风味太阳饼等多款独家口碑尖货,让会员有“背刺感”。自1996年8月深圳福田首店开业,山姆会员店已成中国线下会员店标杆。今年4月9日晚,沃尔玛中国总裁兼CEO朱晓静透露,8家山姆会员店将突破单店5亿美元销售大关。山姆会员店还撑起沃尔玛中国,山姆中国2024年销售额或破千亿,沃尔玛中国2024财年营收203亿美元,其中70%销售额来自山姆。如今,这个“神一般”的会员店似乎正在经历一场“大劫”——每年缴纳260元(680元)会员费的中国消费者有“逃离”的趋势,山姆怎么了?作为沃尔玛旗下独具特色的严选超市,山姆自诞生以来便一贯奉行“少而精”的极致主义理念。它凭借着严格的选品标准,在茫茫商品海洋中为消费者精心筛选,带来“优中选优”的独特商品体验。其自有品牌Member’s Mark更是实力出众,广泛覆盖食品、日用品、母婴、健康等多个核心品类,每一款商品都经过层层把关,为消费者提供了与众不同且极具性价比的商品价值。
在山姆的购物场景中,消费者无需在琳琅满目的货架前反复比较、纠结抉择,只要放心地闭眼选购,就能拥有一种“买到就是值”的愉悦感觉。许多忠实的山姆粉丝毫不掩饰对它的喜爱,直言道:“我虽然不清楚某样东西在市场上是不是最低价,但我坚信,在山姆买到的商品一定品质靠谱。”
然而,时过境迁,如今这种曾经坚如磐石的信任正悄然出现裂痕,逐渐走向崩塌。一位持有7年山姆卓越卡的资深会员王先生满脸失望地表示:“最近我在山姆的购物体验太差了。牛肉的质量明显下降,口感大不如前;买的荔枝里面夹杂着不少烂果,大部分都不新鲜;水蜜桃更是让人糟心,根本不熟,吃起来寡淡无味;就连线上购买的车厘茄,打开一看,好多都烂掉了。”“更让我难以接受的是,很多款以前我经常购买、十分信赖的产品都莫名其妙地下架了。这些都是我实实在在遇到的情况,感觉现在山姆的会员权益甚至还不如国内一些连锁超市,等这张卡到期后,我肯定不会再续卡了。”
在当下食品安全和健康观念日益深入人心的时代背景下,消费者对于商品的“极致性价比”和“营养健康化”的需求愈发强烈且挑剔。而山姆近期出现的种种问题,恰好精准地踩中了消费者的“痛处”。一位专业的食品分析师分析道:“山姆的核心价值就在于为会员严格把关品质,这是它立足市场的根本。然而,一旦品牌出现过品质方面的争议,即便后续迅速推出新配方、采取补救措施,也很难在短时间内彻底消除消费者心中的疑虑。”
2025年的中国零售市场,一场关于“会员制”的信任危机正在蔓延。曾经以“严选商品+高质低价”为标签的山姆会员店,如今却因货架上频繁出现“溜溜梅替代智利西梅”“好丽友派取代低糖蛋黄酥”等争议操作,被会员怒斥“花会员费买普通超市货”。这场风波背后,折射出的不仅是山姆选品策略的失焦,更是会员制零售在中国市场遭遇的深层挑战。
山姆的崛起,本质是抓住了中国中产家庭对“品质差异化”的强烈需求。2023年,其自有品牌占比高达38%,独家爆款如纸皮烧卖、鱿鱼条、蒲烧鳗鱼等,曾是会员复购率超70%的“护城河”。然而,2025年数据却显示:自有品牌占比骤降至30%,200余款独家爆品下架,货架上开始充斥卫龙、盼盼等大众品牌,甚至因引入含起酥油的好丽友派引发集体抗议。
这种转变的直接后果是会员特权的“贬值”。一位北京会员在社交平台吐槽:“以前来山姆是囤货+尝鲜,现在连西梅都要用溜溜梅替代,包装再高级也掩盖不了‘普通供应’的本质。”更讽刺的是,当会员质疑“为何要为普通商品支付会员费”时,山姆的回应是“相关产品为独家定制款”——但消费者很快发现,这些“定制款”与普通超市商品在原料、工艺上并无显著差异。
会员制零售的核心逻辑,是消费者用会员费购买“渠道信任”。山姆曾通过全球直采、严苛品控和独家商品,构建起“高质低价”的心理契约。但如今,这一契约正在被打破。山姆的早期客群是中产家庭和企业采购,前者追求“周囤货”的性价比,后者需要员工福利的差异化。然而,随着电商高频配送和消费分级,消费者对“独家性”的需求远超“大包装”。山姆却反其道而行之,用大众品牌填补货架,相当于主动放弃了差异化优势。山姆的竞争力曾依赖沃尔玛的全球供应链,但近年来其独家商品下架、大众品牌入驻,暴露出供应链灵活性的不足。相比之下,1号会员店、盒马等竞争对手通过“买手制”快速引进爆款,甚至推出“山姆同款”商品,进一步稀释了山姆的稀缺性。胖东来的成功为山姆敲响警钟。这家河南零售企业通过公开商品进货价、利润空间,将“信任”转化为可感知的消费体验。而山姆的“严选”标签,在会员眼中逐渐沦为“包装溢价”的代名词。正如一位零售采购专家所言:“当消费者发现山姆的商品和普通超市没区别时,会员费就成了智商税。”
山姆的困境并非个例。2025年,盒马X会员店因“高品质商品差异化不足”关闭多家门店,1号会员店通过“同款策略”截流山姆客群,胖东来等区域零售商则以“透明化”重构信任。这些案例共同指向一个结论:在中国市场,会员制零售必须回答三个问题。第一,山姆中国区营收突破1000亿元、单店年销超36亿元的背后,是下沉市场坪效不足一线城市60%、线上GMV增速仅25%的隐忧。快速扩张中,选品标准的放松成为必然代价。第二,中产家庭对“品质独特性”的需求,与大众消费者对“性价比”的追求,正在撕裂传统会员制的定位。山姆试图用大众品牌覆盖更广客群,却忽视了核心会员的流失风险。第三,当会员发现“严选”只是营销话术,当竞争对手用“透明化”瓦解品牌溢价,山姆需要回归初心:用独家商品、全球直采和极致品控,重新定义“会员特权”的价值。
2025年的山姆,正站在十字路口。会员的愤怒、竞争对手的围剿、增长放缓的压力,都在警示一个真理:会员制零售的终极战场,不是商品价格,而是消费者心中的信任份额。当山姆的货架逐渐失去“非你不可”的魔力,当会员开始用脚投票,这场信任危机或许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