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称美日达成协议:15%关税
【特朗普称美日达成协议:15%关税】当地时间7月2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通过社交媒体宣布美国与日本达成贸易协议:原定25%的对等关税税率将下调至15%,日本将向美国投资5500亿美元并放开大米等农产品市场。特朗普在公开场合表示,依据其政府推动的经贸磋商成果,日本已承诺将向美国进行高达5500亿美元规模的直接投资,按照协议框架,美国企业将主导项目运营并获取其中约90%的利润分配。他特别强调,这项投资计划将重点投向制造业、能源及基建领域,预计可为美国本土创造数十万个长期就业岗位,有效提振地方经济。特朗普进一步指出,该协议最具战略意义的突破在于日本将实质性开放其受高度保护的国内市场,包括取消对美国汽车、卡车及农业领域中大米、牛肉等核心产品的进口限制,并同意对上述商品实施15%的双向对等关税税率。这一关税安排被美方视为消除贸易不平衡的关键举措。同日,特朗普还披露了美日能源合作新进展:双方即将签署关于液化天然气(LNG)的专项合作协议。据其透露,日本多家能源企业正与美方推进在阿拉斯加北坡地区组建合资企业的可行性研究,该项目拟建设年产能超千万吨的LNG出口终端,未来将通过北极航线向亚洲市场稳定供气。
2025年4月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对100多个国家和地区额外征收更高关税,包括对英国10%、欧盟20%、日本24%、韩国25%、印度26%、越南46%等针对性措施,此举在全球引发轩然大波。多国政府、国际组织及经济学家迅速表态,批评这一单边主义政策违背国际贸易规则,破坏全球供应链稳定,并威胁采取反制措施。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直指美国关税是“对全球企业和消费者的严重打击”,强调欧洲已准备好采取报复措施,并呼吁从对抗转向谈判。意大利总理梅洛尼表示将“竭尽全力避免贸易战”,但同时强调欧盟的团结立场。法国、德国等成员国则明确反对,称此举将推高食品、交通和药品成本,尤其影响弱势群体。德国汽车工业协会警告,关税只会“制造输家”,呼吁欧盟采取强硬措施。
日本、韩国等传统盟友成为关税重灾区。日本央行行长植田和男称政策“令人遗憾”,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紧急宣布对受影响企业提供支持,并计划与美国谈判以减少损失。中国则以雷霆之势反击,宣布自4月10日起对全部美国进口商品加征34%关税,并采取稀土出口管制、不可靠实体清单等措施,迫使特朗普连夜改口,承认需“重新评估关税生效时间”。
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指责美国关税“毫无逻辑依据”,称美国对澳贸易顺差为2比1,却仍加征10%关税,此举将推高美国家庭生活成本。新西兰贸易部长麦克莱则强调,新西兰不会寻求报复,但关税将推高消费者物价。南美洲国家中,巴西国会通过《经济对等互惠法》,授权政府对加征关税的国家实施报复;智利总统博里克谴责美国“单方面实施、不考虑共同商定规则”的贸易壁垒。
多位美国经济学家公开警告,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可能引发经济衰退。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测算,关税或导致美国通胀上升0.5-1个百分点,家庭年均支出增加1500-2000美元。穆迪预测,若贸易战全面升级,美国GDP可能下降1.7%,失业率升至7%。企业界反应强烈,通用汽车、苹果、摩根大通等企业高管组成的“商业圆桌会议”警告,最新关税政策可能对美国经济产生不利影响。
世界贸易组织(WTO)总干事伊维拉批评美国单边行动违反WTO规则,可能引发各国效仿,导致全球关税壁垒螺旋上升。金融市场反应剧烈,美股期货大幅下跌,纳指期货跌幅超4%,避险资产(黄金、比特币)上涨,显示市场恐慌情绪。标准普尔全球市场情报公司下调2025-2027年美国GDP增长预期至均低于2%。
特朗普声称关税旨在“重振制造业”,但历史经验表明,贸易战没有赢家。欧盟、加拿大等已拟定反制清单,针对美国农产品、汽车等征收报复性关税。加拿大总理卡尼警告,美国此举将“从根本上改变全球贸易体系”。中国则通过技术管制、消费市场冲击等组合策略,迫使美国从芯片到牛肉全面承压。
特朗普的“对等关税”政策暴露了美国在贸易政策上的双重标准和霸权思维,不仅损害盟友利益,也加剧了全球贸易不确定性。各国通过联合声明、法律诉讼、经济反制等手段,表明维护多边贸易体系的决心。正如欧盟主席冯德莱恩所言,贸易战没有赢家,唯有通过对话与合作,才能重建公平、稳定的全球贸易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