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能否帮忙租个篮球馆,再请来东莞最强的高中篮球队?台湾的同学想来切磋。”几个月前,铭驿找到我,提议策划一场友谊赛。
“不如,咱们办一场更有意义和价值的赛事?”我听后突然有了新想法。听我描绘设想,铭驿的表情变幻,最终定格为一个合不拢嘴的笑。
就叫“同沙来客杯”!“同沙”,取名于广东东莞著名的同沙水库。为适应大文旅时代,拟将其更名为“同沙湖”。英文翻译“TongShaLake”自然地从脑海中蹦出。“TongShaLake”——“同沙来客”,“同沙来客杯”应运而生。我们期望,四方来客如约奔赴。
一张青年篮球IP赛事蓝图渐渐清晰。
刚踏入篮球馆,青年球员们便涌起一片惊叹:“好先进耶!”“哇!好靓喔!”
来自台湾的饶教练祖籍广东梅州大埔,三十而立,竟是第一次踏足大陆。他迫不及待地转身,问道:“能不能,现在就安排我们训练?”
赛事明日方才打响,但敞亮的篮球馆里,气氛已经热烈起来了。锃亮的地板,高大的篮球架,精美的广告牌环绕赛场,超大的背景板居于中间,画面上,“‘同沙来客杯’2025莞台港澳青年男子篮球友谊赛”字样赫然标示主题。
比赛开始。看台上,助威的声浪此起彼伏,将场馆的气氛推至沸点。炽热的灯光将球场熔铸为舞台,所有目光紧锁于10名球员的闪展腾挪。身着两色战袍的健儿们,传球,抢断,冲刺,急停,投射,篮球在指间仿佛被赋予生命,如一道橙色闪电在球场内穿梭。
“快攻,给底线!”“防守,盯人!”场边,两位教练隔空斗法。赛前交流时的温和谦让早已褪去,唯有短促如鼓点的命令,指挥的手势仿佛带着节拍。
短短两日,比赛如火如荼展开。
颁奖晚宴上,柔光流淌,深红的地毯敛去了赛场所有的声浪。两日的赛场时光,此刻已被悄然酿成一杯浓烈的酒。
奖牌与奖杯各有所属,年轻人自发地交换纪念品,赛场上的互不相让,已化作谦逊的交流与真诚的赞美。
教练们围坐一堂,分享喜悦。我向他们回顾了这场赛事从无到有的神奇历程。他们听完“同沙来客”的源起和释义后,不约而同地举起了酒杯。那一刻,所有的深情,已全然融在彼此的笑靥与醇香的酒里。
望着眼前这一幕,筹备中的那些不眠之夜,瞬间涌上心头。我和铭驿相视一笑,所有焦虑终于在此刻安然落地。
第二天一早,离会前,主办方又请大家吃了一顿烧鹅濑粉。一盘烧鹅,是东莞当下最流行也最地道的待客之道。
晚间,饶教练从台北发来信息:“感谢,希望明年再来一场比赛。”
我回复:“必须的。”
那一刻,我仿佛看到同沙湖的山和水,与阿里山、日月潭,与太平山、香江,与妈阁山、濠江,重叠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