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铁山

娱乐 (1) 2025-11-22 09:36:31

  每年候鸟迁徙的季节,我都喜欢到老铁山看猛禽。

  老铁山地处辽东半岛最南端,与著名的蛇岛一同被划定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24年作为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上个世纪90年代,我在老铁山所在的辽宁大连旅顺口区工作,知道这里是世界九大候鸟迁徙路线之一,也是候鸟数量、种类最多的迁徙路线之一。

  入秋的9月、10月是候鸟迁徙高峰期,南迁的猛禽会在老铁山地区集结。老铁山是著名的“鸟栈”,这里食物丰沛,各种猛禽都会在此停留,补充能量,然后再振翅南飞。我对其他鸟类兴趣不高,对猛禽却情有独钟,我觉得,鹰、雕、鸢、鹞、鹫、鸮等每一种猛禽都值得去观察。我曾写过一篇叫《熬鹰》的小说,主人公对鹰的钟爱多少有一些我的影子。

  周末,如果不加班的话,我会带上望远镜,开车到老铁山灯塔旁的观景台,用望远镜观看空中盘旋的猛禽。在老铁山迁徙的猛禽主要为鹰和鸮两大目,数量达45种。人们熟悉的鹞类、隼类、雕类猛禽在这里都能看到。观察后,我会做些笔记。最近翻阅当年的笔记,有3种猛禽花费笔墨最多。

  首先是白肩雕。当时我是在午后发现那只白肩雕的。因为观察太久,我放下望远镜,扭头瞭望大海中的黄渤海分界线放松一下眼睛。黄渤海分界线一线分两海,一蓝一青,堪称奇观。忽然,视野中出现了一个大型猛禽的身影,飞得很高,双翅一动不动,在空中盘旋。我拿起望远镜,调好焦距仔细观察,这是一只成年白肩雕。白肩雕在盘旋时,头部不停地左右转动,弯曲的长喙格外醒目。它的肩部像落着雪花一样呈现出许多白点,在海面上空兜着圈子盘旋,半径越来越大,一直盘旋到我头顶上空,然后振翅飞向远处的山峦。当时我想,白肩雕为什么从海上飞来?难道它是从对面的山东半岛而来?今天再看笔记,我觉得白肩雕应该是去海中的蛇岛觅食了,蛇岛上有数不清的蝮蛇,恰恰是白肩雕的美食。

  其次是金雕。在我看来,金雕无疑是老铁山上最美的猛禽。我用望远镜多次观察这种猛禽,起初,观察后有些失望,金雕的羽毛并不出色,头顶、后颈、肩头的羽毛呈棕色,甚至没有白尾海雕好看,叫“金雕”有点名不副实。这个看法在一次黄昏时被颠覆了。当时天空晚霞似火,夕阳的余晖照亮了天际,也照在我观察的一只金雕身上。那只金雕正站在一块突兀的巉岩上,威风凛凛地观察着周边林地。夕阳余晖里,它简直就像一尊金子塑成的雕像,通体放射出明亮的金光。这才是金雕应有的色彩,我想,为金雕命名的人应该是在夕阳下做出的决定。这件事也让我懂得,真相很多时候会被假象遮掩。有些美只有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环境才能被发现。

  再一种猛禽是游隼。游隼是老铁山地区较为常见的猛禽,数量最多。但想观察飞翔中的游隼并非易事,这家伙飞速太快,有资料显示,游隼飞行最高时速可达389公里,这一速度可与高铁比肩。当然,平时它也不会如此狂飞。尽管如此,想用望远镜跟踪它还是很吃力。与鹰主要靠利爪战斗不同,隼更多的是利用速度和喙来攻击猎物。我曾经观察到游隼无缘无故伤害海鸥的情景。几只海鸥从老铁山陡峭的悬崖上飞起,大概是要到海面去捕食,一只游隼从高空俯冲下来偷袭了其中一只海鸥,空中散落出许多羽毛,海鸥翻滚着跌落下去。落在海水中的海鸥没有再飞起,就在海浪中漂浮着,不知能不能活下去。据说海鸥肉腥臊,猛禽一般不会猎杀它。游隼为什么偷袭海鸥,至今我也想不明白。

  观察猛禽可谓充满了乐趣,很遗憾,当时我没有长焦相机,没能拍摄下那些猛禽惊艳的瞬间,但很多镜头留在了记忆里,只要看到它们,记忆中的底片就会再次感光。当年我特别想观察到乌雕,但直到调离旅顺口也没有观察到。到沈阳工作后,观察猛禽不得不中断,那些在蓝天盘旋的雄鹰只能出现在梦境里。

  我对乌雕感兴趣源自上小学时看的一部电影,电影中有个匪首叫“座山雕”。看电影时我就想,座山雕会是什么样子呢?我问过老铁山一位过去以捕鹰、熬鹰、卖鹰为生的老人,电影中的座山雕具体指什么猛禽。自然保护区建立后,老人成了一名护鸟志愿者,也是民间研究鹰类的专家。他告诉我,他觉得土匪的座山雕应该是乌雕。

  我认可老人的观点,可惜的是没有观察到乌雕。20多年前我上老铁山观察猛禽的时候,天上的猛禽从来没有成群出现,鹰本身是独行侠,我觉得它们即使在迁徙时也不会有大的群体出现。观察乌雕成了我的执念。

  今年国庆长假期间我回到旅顺口,带着望远镜、长焦相机奔赴层林尽染的老铁山。来到山顶才发现,原本人不多的监测台聚集了众多爱鸟、看鸟、拍鸟的人,这些人装备各异,马甲上带有醒目的LOGO。人群中还有当地小学生护鸟队的学生和带着计数器的保护区监测人员。

  我和监测人员说了想观察乌雕的想法,他告诉我,这个想法在以前确实很难实现,但现在不同了,老铁山的生态与过去相比有了很大变化,你知道现在每年来老铁山的猛禽有多少吗?10万!我惊住了,这个数字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10万猛禽聚集老铁山,该是多么壮观的风景!监测人员还说,过去你只能看到零零星星的猛禽,现在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已很常见。他让我观察正北方一只盘旋着的猛禽,说那就是乌雕。我举起望远镜观察,果然是。因为距离较远,我看不到乌雕的表情,却能看清乌雕的长翼。乌雕翼展近两米,双翅各有六羽翼指,稳健洒脱的样子像国画大师在蓝天上画出的一样。让我惊奇的是,还看到了从未见识过的“鹰河”,成百上千的猛禽在空中汇聚起来,盘旋上升,到达一定高度后变换着队形飞向海天深处。

  次日从新闻中得知,我看到乌雕这天,老铁山单日猛禽数量达12077只。我想这些猛禽如果会说话,一定会相互转告:迁徙之路选择老铁山吧,那里特别安全!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