舅舅回应16个外甥连续5年来过暑假
【舅舅回应16个外甥连续5年来过暑假】近日,16个外甥组团去舅舅家过暑假再次引发关注,“宇宙舅舅”龚玲军表示,今年已是第5年迎接外甥们,最开始是孩子们暑假来面包店帮忙,拍视频只是想记录孩子的成长和大家庭的亲情。引发广泛关注后,每年孩子来了会直播一下。“宇宙舅舅”否认背后有团队,视频记录了每个孩子们的变化,感觉很幸福。龚先生有3个姐姐1个妹妹,一共16个外甥,每年的寒暑假16个外甥们都会来家里度假。龚先生称,现在每天花费大约700元至1000元,一天做饭的时间要花费约6小时。他很欢迎外甥们。“不想下一代的关系疏远,步入社会兄弟姐妹多了,能够有更多的帮助。虽然每天早上8点起来忙,下半夜两点睡,但喜欢一家人聚在一起。妻子嫁鸡随鸡嫁狗随狗。”视频传到网上后,网友们纷纷点赞留言。有网友感慨:“这就是亲情的力量,舅舅舅妈太有爱了,这样的家庭氛围太让人羡慕。”也有网友调侃:“舅舅这是甜蜜的负担,不过等孩子们长大了,肯定会很感激舅舅的。”还有网友羡慕地说:“我小时候要是也能有这样的暑假就好了,这才是童年该有的样子。”这场看似“混乱”的聚会,却藏着中国家庭最温暖的烟火气。当城市里的孩子被补习班、兴趣班填满假期,当独生子女一代开始怀念“兄弟姐妹”的陪伴,这位重庆舅舅用最传统的方式,给了孩子们一个“疯玩”的夏天。
故事始于2020年盛夏,当时在重庆经营面包店的龚玲军迎来一群特殊“帮手”——三个姐姐和一个妹妹家的16个孩子自发来到店里,年龄最小的仅5岁,最大的不过十几岁。孩子们笨拙地打包面包、算错账目,却用认真神情为店铺注入生机:大外甥女踮脚为顾客装袋时绽放的甜美微笑,几个小男孩抢着搬运面粉时压得摇晃的小身板,这些画面被龚玲军用手机记录下来,成为家族记忆的珍贵底片。
“最初只是想给孩子和家族留个纪念。”龚玲军回忆,当他在社交平台分享这些视频时,未曾料到会引发全网关注。随着“宇宙舅舅”名号渐响,每年暑假的家族聚会逐渐演变为一场全民围观的亲情盛宴。2025年暑期,尽管实际到齐人数常在十三四人之间,但这个由多子女家庭构成的特殊团聚模式,依然保持着惊人的生命力。
清晨六点的厨房是这场亲情盛宴的起点。褪色蓝围裙下,龚玲军熟练地翻炒着十二人份的番茄牛腩,蒸笼里码着三层玉米馒头,三个电饭煲同时工作才能满足需求。案板上三十多个鸡蛋、窗外此起彼伏的“舅舅早”,勾勒出这个大家庭特有的晨间图景。
“每天光煮饭就要五小时。”龚玲军坦言,为满足孩子们不同口味,他精心设计六菜一汤:红烧肉、糖醋排骨、清蒸鱼等硬菜轮番上阵,日均食材消耗包括一袋米、10斤肉。当被问及经济压力时,这位曾经营火锅店的舅舅笑道:“今年把店转了,现在承接学校后勤服务,收入够养家但发不了财。”数据显示,五年间他累计投入超30万元用于外甥们的寒暑假接待,仅2025年暑假预计支出就将达6万元。
这场亲情投入带来的经济涟漪远超预期。周边超市冰棍销量激增40%,游泳馆推出“外甥军团套餐”,旅行社甚至主动设计家庭出游路线。更令人动容的是,孩子们用零花钱为舅舅制作生日蛋糕、主动承担家务,形成独特的双向情感流动。当最小的外甥把沾满西瓜汁的脸蛋贴在舅舅啤酒肚上时,这个充满生活气息的场景,恰是亲情最本真的写照。
在龚玲军的手机相册里,16个孩子的成长轨迹清晰可见:曾经需要踮脚够柜台的小不点,如今已能独立完成烘焙;羞涩内向的小女孩,蜕变为组织家庭活动的“小主人”。2025年暑假,几个外甥正备战绘画比赛,最小成员也在哥哥姐姐鼓励下画出稚嫩画作。
这种集体成长模式催生出独特的教育生态。孩子们在院子里分享学习心得,自发组建学习小组,甚至设计出分工明确的家务轮值表。2024年暑假,他们用零花钱购买材料为舅舅制作生日蛋糕的举动,被网友誉为“亲情教育最佳范本”。教育专家指出,这种跨年龄层的互动模式,有效弥补了独生子女家庭的社交短板。
“孩子大了,这样的热闹还能有几年?”面对网友“幼儿园园长”的调侃,龚玲军流露出淡淡惆怅。随着最大外甥女结婚生子,最小外甥面临小升初,这个大家庭的暑期聚会正进入倒计时。专家分析指出,这种密集型亲属互动模式将随00后进入职场逐渐淡化,但亲情基因会通过新形式延续。
为延长亲情保质期,龚玲军在客厅安装投影仪、购置桌游,甚至计划带孩子们旅行。他的手机里存着特殊清单:记录每个外甥的口味偏好、过敏源和成长里程碑。这种精细化亲情管理,折射出当代中国家庭在小型化趋势下的情感补偿机制。
这场持续五年的家族聚会,意外成为观察中国家庭结构变迁的微观样本。数据显示,中国平均家庭户规模从1982年的4.41人降至2020年的2.62人,传统大家庭的消解使得跨代际互动场景愈发珍贵。龚玲军案例呈现的新型亲情投资模式,将外甥成长体验置于经济回报之上,暗合“横向代际共享”趋势。
家庭社会学专家指出,当物质条件满足后,情感体验成为稀缺资源。孩子们围抢饺子的场景,正是布尔迪厄所说的“惯习”再现——通过重复性仪式强化群体认同。这种集体欢腾虽建立在个体持续牺牲之上,却折射出“家本位”价值观与个体主义的碰撞融合。
这场亲情盛宴在网络引发强烈共鸣,相关话题阅读量突破2.3亿次。网友“山城记忆”留言:“看到孩子们在夜市吃小面的样子,突然想起小时候在舅舅家摘李子的夏天。”这种跨代际的情感共振,揭示出深藏于中国人文化基因中的家族情结。
面对“头发是否变少”的调侃,龚玲军幽默回应:“去年掉了三百根,今年准备买生发液。”这种举重若轻的态度,恰是其经营亲情的智慧写照。正如他在采访中所说:“等孩子们成家立业,这些视频就是最好的传家宝。”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宇宙舅舅”用五年时光浇筑的亲情大厦,不仅为16个孩子构筑了童年乐园,更在数字洪流中树立起情感灯塔。当最后一个外甥离开时,厨房里依然飘着饭菜香,阳台上晾晒的校服在风中轻摆,这些平凡细节终将汇聚成穿越时空的亲情长河,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心灵原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