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在内衣塞4条蟒蛇入境被查
【女子在内衣塞4条蟒蛇入境被查】近日,广东深圳福田口岸旅检大厅内,一名身着宽松连衣裙的女性旅客在通过海关监管区时,因未申报任何物品且步履异常匆忙,引发皇岗海关关员警觉。经拦截检查,海关人员在其贴身内衣中查获用棉袜层层包裹的4条活体球蟒,这些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Ⅱ的珍稀物种,正以令人发指的方式被走私入境。当日上午10时许,该女子在通过海关智能闸机时,系统多次发出“未申报物品”警报。现场关员注意到其刻意压低帽檐、双手紧捂腹部,且行走时双腿微分呈“外八字”状——这一异常姿态立即触发风险预警。经人工复检,海关人员在其内衣夹层中发现4个鼓胀的棉袜包,拆开后赫然露出4条身长约40厘米的球蟒。这些本应栖息在非洲草原的珍稀物种,此刻正蜷缩在密不透风的棉袜中,体表已出现多处因挤压导致的鳞片脱落。“棉袜内还垫有吸水海绵和冰袋,显然走私者为延长蛇类存活时间做了精心准备。”参与查验的关员透露,球蟒作为CITES附录Ⅱ保护物种,每条市场黑市价格高达2万至5万元,此次查获的4条球蟒若成功入境,将形成一条完整的非法贸易链。面对审讯,该女子承认受境外蛇贩委托,以“人肉带货”方式走私球蟒,每条蛇收取300元“带工费”。这种将活体动物视为“货物”的冷漠态度,暴露出跨境野生动物走私的产业化特征。据海关情报显示,此类走私团伙通常通过境外社交平台招募“带货人”,以“轻松赚快钱”为诱饵,将缺乏法律意识的民众卷入犯罪网络。更令人震惊的是,这并非个案。2025年1月,皇岗海关曾在同一口岸查获4名女性旅客以相同手法藏匿8条球蟒;2023年11月,更有走私者将6条球蟒塞入裤兜企图蒙混过关。这些案件中,走私者均声称“不知携带的是保护动物”,但海关调查发现,部分人员曾多次参与同类走私,其“无知”辩解难以成立。
球蟒因其温顺性格和独特花纹,在非法宠物市场备受追捧。然而,这种“时尚宠物”的背后,是非洲草原生态系统的持续崩塌。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报告,过去20年,因非法贸易导致的球蟒野外种群数量下降超60%。而走私入境的球蟒往往携带未知病原体,2024年广州海关曾在一批走私球蟒中检出新型蛇类病毒,若扩散将对我国本土蛇类构成灭顶之灾。
“野生动物不是可以随意买卖的商品。”深圳野生动物救护中心专家指出,人工繁育球蟒需严格审批,且必须植入CITES标识芯片。而此次查获的球蟒均无任何标识,其来源和健康状况完全未知,一旦流入市场,不仅违反法律,更将引发不可控的生态风险。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四十一条,走私国家重点保护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制品,情节特别严重的,可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2024年,上海海关曾对一起走私球蟒案主犯判处有期徒刑8年,并处罚金50万元。而在此次案件中,涉事女子除面临行政处罚外,因其多次往返深港两地、涉嫌职业化走私,已被移交缉私部门进一步调查。
海关总署“雷霆2025”专项行动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全国海关已查获野生动物走私案件1200余起,其中活体动物走私占比达37%。皇岗海关负责人强调:“我们将运用AI风险预警、X光机智能识别等技术手段,构建‘人-机-犬’立体防控网,让走私者无处遁形。”
在这场生态保卫战中,公众监督正成为关键力量。2025年上半年,皇岗海关通过群众举报查获野生动物走私案件占比达41%。海关提醒:进出境旅客若发现他人携带可疑物品,可通过“海关发布”微信公众号或12360服务热线举报,经查实的举报线索最高可获50万元奖励。
“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没有协助就没有走私。”深圳市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发起倡议,呼吁市民拒绝参与任何形式的野生动物非法贸易,发现可疑情况立即报警。正如网友“生态守护者”在社交平台所言:“每一条被走私的蛇,都是射向生态环境的子弹。我们每个人都是生态安全的守门人。”
当海关人员将4条获救球蟒移交救护中心时,这些历经劫难的小生命终于舒展身躯,吐出信子感受自由空气。这幕场景警示我们:野生动物保护不是遥远的口号,而是关乎每个人生存环境的现实命题。从福田口岸的查验台到法庭的审判席,从社交媒体的舆论场到学校的科普课堂,唯有构建“法律-科技-公众”三位一体的防护网,才能让类似“内衣藏蛇”的荒诞剧不再上演,让地球家园重归生物多样性的和谐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