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孔肯雅热患者会痛一辈子?专家回应 关节疼痛通常持续数月,少数人疼得久一点!

热点 (4) 2025-08-05 20:05:23

基孔肯雅热患者会痛一辈子?专家回应 关节疼痛通常持续数月,少数人疼得久一点! (https://www.astrots.cn/) 热点 第1张

基孔肯雅热患者会痛一辈子?专家回应

  【基孔肯雅热患者会痛一辈子?专家回应】近日,广东佛山发布《基孔肯雅热后遗症告知书》把“基孔肯雅热会不会落下病根”推上热搜。针对“患者是否会终身疼痛”的疑问,广州市疾控中心主任张周斌明确回应:“关节疼痛通常持续数月,极少数病例可能延续数年,但感染后人体会获得较长期免疫力。”2025年7月以来,广东省佛山市报告基孔肯雅热确诊病例突破6000例,疫情呈现“输入引发本地传播”的特征。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张文宏指出,中国既往缺乏对该病毒的基础免疫力,叠加白纹伊蚊(花斑蚊)在夏季的活跃高峰,导致传播速度较登革热快两至三倍。基孔肯雅热并非新发疾病。1952年,该病毒首次在非洲坦桑尼亚被发现,其名称在当地语言中意为“弯腰驼背”,精准描述了患者因关节剧痛被迫蜷缩的姿态。世界卫生组织最新数据显示,全球已有119个国家报告病例,约550万人面临感染风险,东南亚、非洲和南美洲成为重灾区。“就像有无数根钢针在扎手腕!”在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42岁的建筑工人向记者展示他肿胀的双手。作为佛山首批确诊患者之一,他在工地被蚊虫叮咬后出现高热,随后双侧腕关节和踝关节持续刺痛,连穿衣、握杯等基本动作都难以完成。基孔肯雅热的典型病程分为三阶段:急性期:突发39℃以上高热,伴随寒战、头痛和全身肌肉酸痛,70%患者会出现对称性小关节疼痛,以手腕、脚踝和手指关节为主;亚急性期:发热消退后,约30%-40%患者关节疼痛持续4周以上,部分患者出现关节肿胀和晨僵;慢性期:3%-5%患者疼痛延续超过6个月,清华大学程功教授团队研究发现,这可能与病毒残留碎片持续刺激免疫系统有关。

  “疼痛的持续性取决于个体免疫应答强度。”张文宏解释,老年人、糖尿病患者和免疫缺陷人群更易发展为慢性疼痛。在佛山市收治的病例中,65岁以上患者慢性疼痛发生率高达28%,是年轻群体的4倍。

  面对疫情,广东构建起“医疗-疾控-社区”三级防控网:临床救治:和祐医院老年医学科主任谢志泉强调,老年人感染后需“六管齐下”:立即就医评估病情、严格卧床休息、少量多次补液、首选对乙酰氨基酚退热、密切监测血压心率、动态调整降糖药剂量。对于慢性疼痛患者,物理治疗师会设计个性化康复方案,通过水中运动、低负荷抗阻训练等缓解症状。媒介控制:佛山市在疫点周边开展“清积水、灭成蚊”专项行动,累计清除蚊虫孳生地12万处,投放食蚊鱼300万尾。疾控部门数据显示,经过两周干预,疫点蚊媒密度下降76%。公众教育:广东省疾控中心推出“防蚊三件套”宣传:户外穿浅色长袖衣裤、暴露部位涂抹含避蚊胺驱蚊液、居家安装纱窗纱门。在疫情高发的禅城区,社区志愿者正挨家挨户发放灭蚊缓释剂和宣传手册。

  “感染基孔肯雅热不会‘痛一辈子’,但也不能掉以轻心。”张周斌展示了一项跟踪研究数据:在2013年法属留尼汪岛疫情中,98%的康复者在5年内未再感染,抗体水平维持在高保护区间。他强调:“目前没有特效药和疫苗,但人体免疫系统能形成有效屏障,这比任何药物都可靠。”

  对于公众担忧的“二次感染”问题,江苏省疾控中心专家朱立国解释,基孔肯雅病毒存在多个基因型,但交叉免疫保护率仍达85%以上。“除非出现重大变异,否则重复感染的概率极低。”

  这场疫情暴露出城市化进程中的公共卫生短板。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警告,全球变暖正扩大伊蚊的地理分布范围,到2050年,可能有10亿新增人口面临基孔肯雅热风险。张文宏呼吁:“防控蚊媒疾病需要‘全球一盘棋’,从消除孳生地到研发广谱疫苗,任何环节的松懈都可能导致疫情反扑。”

  在佛山市禅城区同济社区,72岁的居民王奶奶正带着孙子清理花盆托盘积水。“以前觉得蚊子叮咬是小事,现在才知道可能毁掉一个家。”她的话道出了许多市民的心声。当夕阳为城市披上金纱,社区志愿者们仍在挨家挨户检查防蚊设施——这场与蚊虫的战争,关乎每个人的健康尊严。从个体疼痛到群体防控,基孔肯雅热疫情犹如一面镜子,映照出人类在传染病面前的脆弱与坚韧。当科学认知穿透恐慌,当社会行动凝聚共识,我们终将明白:对抗病毒最强大的武器,不仅是免疫球蛋白,更是每个人手中的防蚊拍和心中的责任意识。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