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报假警 奶奶得知后瞬间“暴走”
【男孩报假警 奶奶得知后瞬间“暴走”】近日,男孩拨打119谎称头部被卡阳台,消防员赶到现场发现其表演逼真,奶奶得知真相后立即严厉教育。视频中,男孩十分慌张得向消防员报警:喂喂,我头被卡住了,在阳台那边拔不出来。消防员接到报警后立刻出动前往男孩家中,结果到了地方却发现男孩并没有被卡住,相反身体十分安全正常。消防员忍不住调侃:装得还挺像。奶奶得知真相后,从一开始的疑惑瞬间转为暴怒,抓住男孩衣服就是一顿打,打得男孩啊啊乱叫,奶奶严厉地问:还敢不敢了?男孩直求饶:不敢了。网友点赞:终于看到一个三观正的老人了。这起事件并非孤例。2023年8月,湖南郴州一名7岁男孩谎称“家里有火”拨打119,被奶奶当场抓包后挨了打;2024年5月,西安一男子因与火锅店老板纠纷,醉酒状态下谎报火警,最终被行政拘留10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扰乱公共秩序的,可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每次出警都要调动大量公共资源。”上饶市消防救援支队宣传科负责人算了一笔账:一次普通救援需出动至少3名消防员、1辆消防车,若涉及高空救援或化学品泄漏,成本更高。“更严重的是,虚假报警可能延误真正需要帮助的人。”他举例称,2023年2月某地一男子谎报充电站火警,导致7个消防站、近百名消防员空跑,而同一时段附近真有民房起火,因救援力量分散造成更大损失。
这起事件暴露出未成年人安全教育的短板。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专家指出,6-12岁儿童正处于“规则意识形成期”,若缺乏正确引导,容易将报假警等行为视为“好玩”。而家长的态度至关重要——对比某些家长护短式回应,阳阳奶奶的“暴走”训斥被网友称为“教科书级家教”。
消防部门呼吁,家长可通过以下方式预防孩子报假警:明确法律后果:用简单案例告诉孩子“119是生命线,乱打会坐牢”;模拟场景教育:通过角色扮演让孩子体验消防员接警后的紧张工作;设置家庭惩罚:如发现孩子恶作剧,可让其参与社区志愿服务,体会公共资源珍贵。
视频发布后,相关话题阅读量迅速突破2亿。网友“清风徐来”评论:“奶奶的巴掌比任何说教都管用,让孩子知道做错事要付出代价。”网友“安全第一”则呼吁:“应该把奶奶请进校园,给所有孩子上一堂法治课。”更有网友翻出过往案例对比:2023年湖南永州三名男孩因好奇触发火警按钮,导致整栋楼居民紧急疏散,最终仅被消防员口头教育——“如果当时有家长像这位奶奶一样严厉,或许悲剧不会发生。”
在这场闹剧背后,我们看到了公共资源的脆弱性——它既能在危难时刻托起生命希望,也可能因恶意消耗而错失救援时机。阳阳奶奶的“暴走”,不仅是对孙子的训诫,更是对全社会的一次提醒:119、110、120这些号码,是无数人用生命换来的安全密码,绝不能成为孩童的玩具。唯有每个家庭都筑起规则的堤坝,才能让“生命热线”永远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