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因美控股股东申请预重整!变数丛生下是轻装上阵还是未知险途

财经 (2) 2025-07-18 11:22:08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7月17日,(002570.SZ)发布公告称,公司收到控股股东浙江小贝大美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小贝大美控股")的《告知函》。

根据函件内容,小贝大美控股面临着严重的流动性困境,已无法按期清偿到期债务,且明显丧失清偿能力。但鉴于控股公司仍具备重整价值,已于公告前一日向金华市中级人民法院正式提交预重整申请。

图片说明:来源于公告

目前该预重整申请尚未获得法院正式受理。根据法律规定,金华中院将依法对该申请进行实质性审查,并作出是否受理的裁定。若法院裁定受理,将依法指定预重整临时管理人,后续工作包括但不限于评估、审查、编制债权表、招募战略投资人等。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预重整程序是法院正式受理重整程序前的过渡阶段,所以预重整申请在整个重整流程中尚处于非常早期的阶段。且即便进入重整程序,最终能否成功实施重整亦存在诸多变数。作为上市公司控股股东的重大事项,预重整程序因其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往往备受资本市场瞩目。

控股股东98.85%持股受限

贝因美创始人谢宏于1992年创立该品牌,并于2003年成立贝因美集团有限公司,谢宏持股比例达83.33%。2011年,其控股子公司贝因美股份有限公司成功登陆深交所,开启上市之路。

然而,2025年5月15日,贝因美集团突然更名为浙江小贝大美控股有限公司。这一举动或是控股股东深陷债务泥潭后的无奈调整,甚至可能是谢宏试图在形式上将控股公司与上市公司进行“切割”的信号。

图片说明:小贝大美控股变更记录,数据来源于天眼查

“切割”的原因,是今年以来小贝大美控股司法困境和债务困难的加剧。2025年6月5日,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法院就中国牧工商集团有限公司申请执行的买卖合同纠纷案立案,因小贝大美控股未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付款义务,法院依法对该公司及其法人李晓京下发限制消费令。

图片说明:小贝大美控股被执行人信息与限制消费令信息,数据来源于天眼查

小贝大美控股所持上市公司股份存在高比例质押与冻结,使得其对上市公司的控制权稳定性早已遭受质疑。小贝大美控股持有贝因美股份132,629,471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2.28%,但截至2024年底几乎所有股份都处于被质押状态。

图片说明:贝因美前十大股东持股情况,数据来源于2024年度报告

事实上,债务危机引发的连锁反应早已改变贝因美的股权格局。2024年7月,因债务违约处置,贝因美集团持有的4800万股无限售流通股(占上市公司总股本的4.44%)经杭州中院裁定,以2.016亿元作价抵偿给债权人宁波维贝。此次司法处置使宁波维贝跃居公司第二大股东,也标志着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的控制力出现实质性松动。

更为严峻的是,2025年以来控股股东的股权冻结情况持续恶化。3月份,杭州中院应宁波维贝申请,就公证债权文书纠纷一案冻结了小贝大美控股持有的4724万股股份。最新数据显示,控股股东累计被冻结股份已达8425.52万股,占其持股比例的63.53%。

图片说明:小贝大美控股持股被冻结情况,数据来源于公告

若计入此前质押部分,小贝大美控股对上市公司98.85%的持股均处于受限状态,股权流动性几近枯竭。这一状况不仅严重制约了控股股东的融资能力,更预示着其丧失控制权的风险正在急剧升高。

尽管上市公司此前多次表态,称控股股东股份冻结事项暂未对公司日常经营造成直接影响,且不会导致公司实控权发生变更;同时正在积极与各债权方协调妥善解决相关债务问题,确保其控股股东地位不受影响。

然而,种种迹象表明,控股股东深陷的债务泥潭已远超其自身化解能力,不得不寻求司法重整这一解决方案。随着小贝大美控股正式启动预重整程序,这一表态已被现实情况"证伪"。

一场迷雾笼罩的独木桥之旅

在三孩政策与育儿补贴政策等配套措施持续发力的政策红利期,贝因美股价自2024年触底2.28元后开启强势上涨通道,截至当前已累计上涨174%至6.25元,当前股价处于近三年高位。

图片说明:贝因美股价,数据来源于

控股股东虽深陷债务囹圄,却恰逢股价处于相对高位。若此时能出手上市公司,对其而言也不失为脱困契机。然而,站在上市公司角度,控股股东重整犹如行走在迷雾中的独木桥,既可能迎来摆脱历史包袱的转机,又可能陷入控制权动荡的漩涡。

重整对于上市公司的最终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引入的战略投资者性质。若能有具备产业协同效应的优质资本入主,或能帮助贝因美摆脱当前控股股东的负面影响,为公司带来新的发展机遇。若接盘方只是财务投资,则后续可能存在减持套现行为,不利于上市公司股权的长期稳定。

更为关键的是,控股股东重整所引发的控制权变更将直接冲击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控股股东与上市公司之间存在明显的管理层重叠现象,小贝大美控股实际控制人谢宏身兼上市公司董事长与总经理双重要职,其法人代表李晓京同样担任上市公司董事。

这种深度绑定的管理架构使得控制权的变动将产生连锁反应。新的战略投资人进入后可能导致核心管理团队的重大调整,管理层的变动或将打乱既定的战略部署,最终对公司经营稳定性构成实质性挑战。

因此,重整过程中监管审批的进程、战略投资者的选择、交易条款的设计等关键因素都将直接影响最终走向,使得这场资本运作充满变数。对于上市公司而言,究竟是利空出尽后的轻装上阵,还是新征程上的未知险途,仍需拭目以待。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