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来源:网易科技报道)
作者 | 辰辰
出品 | 网易科技
英伟达失去了它最大的中国买家。
就在几个月前,字节跳动还在疯狂扫货只为构筑AI护城河。然而,如今囤积的天价芯片面临无法部署的尴尬,百亿美元的算力储备瞬间变成了烫手的“滞留资产”。
这是一场没有赢家的博弈:字节跳动被迫要在高速奔跑中“换发动机”,而英伟达则不得不面对中国市场份额归零的残酷现实。
在告别最强“外援”之后,我们该如何用自己的芯片,撑起万亿参数的未来?
1. 字节跳动“算力消化不良”:模型迭代面临风险?
字节跳动手里握着全中国最多的英伟达芯片,却可能无法将它们转化为实际算力。
据知情人士透露,为了应对美国可能收紧的出口禁令,同时也为了支撑旗下短视频应用超10亿用户的庞大需求,字节跳动在2025年成为英伟达在中国最大的买家。然而,如今这批天价芯片储备,如今却因监管要求面临无法在新数据中心部署的困境,甚至可能沦为滞留资产。
这对字节跳动的AI模型意味着什么?
——新模型训练的“降速”风险。 AI模型的竞争本质上是算力竞赛。字节跳动原本计划利用这批高性能GPU加速大模型的迭代。如今新数据中心被禁止使用这些芯片,意味着字节跳动必须在短时间内调整技术栈,将算力底座迁移至华为昇腾等国产芯片。虽然国产芯片进步神速,但从CUDA生态迁移到国产生态,必然伴随着巨大的工程磨合成本。这种“强制切换”在短期内可能会拖慢字节跳动在模型训练、推理优化上的速度,使其在与OpenAI、谷歌的全球竞争中面临“降速”风险。
——巨大的沉没成本与财务压力。 报道指出,字节跳动现在面临着既不能用、又难以转手的库存积压。对于一家科技巨头而言,不仅意味着百亿美元级别的资金占用,更重要的或许是错失时间窗口。在日新月异的AI领域,闲置的算力就等于贬值的废铁。
2. 暗藏生机:中国“开源模型”已经反超美国
尽管当下硬件算力受限,但中国AI产业在软件和模型层面却展现出惊人韧性。
麻省理工学院(MIT)与Hugging Face的一项联合研究显示,在开源AI模型领域,中国已经超越了美国:
· 过去一年中,中国制造的开源模型下载量占比升至17%。
· 相比之下,来自Google、Meta和OpenAI等美国开发者的模型下载量占比为15.8%。
这是中国科技公司首次在该领域击败美国同行。 DeepSeek和阿里巴巴的Qwen(通义千问)模型贡献了绝大多数下载量。
为何会出现这种反差?
——策略差异: OpenAI、谷歌等美国公司倾向于“闭源”以保护商业利益;缺乏先进制程芯片的中国公司被鼓励通过开源来构建生态。
——迭代速度: MIT研究员指出,中国公司发布模型的频率极高,甚至达到每周或每两周一次,且提供多种变体;而美国实验室通常半年或一年才发布一次。
——技术创新: 受限于算力,中国研究人员技术上更加激进,致力于用更小算力实现更强的性能。例如DeepSeek发布的R1推理模型,以极低的成本和算力消耗,实现了与美国顶尖模型相当的效果。
在硬件被强行“断奶”英伟达的背景下,字节跳动或许会像其他中国厂商一样,将重心从“堆算力”转向“算法极致优化”——用更少的芯片,跑出更高效的模型。这可能反而会催生出更具性价比的AI应用生态。
3. 英伟达的“至暗时刻”:特供路线彻底破产
如果说字节跳动承受的是“阵痛”,那么英伟达面临的则是“截肢”。
——失去“最后的大客户” 。字节跳动不仅仅是一个客户,更是英伟达在华收入的顶梁柱。作为2025年的头号买家,字节跳动的订单一旦归零,直接意味着英伟达在中国的高端数据中心业务几近崩盘。外媒引用英伟达发言人的话称:“我们无法在中国提供有竞争力的数据中心GPU,不得不将这块巨大的市场拱手让给了竞争对手。”
——“特供版”策略彻底失效 。过去两年,黄仁勋试图通过推出H20、RTX 6000D等“阉割版”芯片来保住中国市场。但“禁用外资芯片”的要求直接宣告了英伟达“特供路线”的破产。无论你是H100还是降级版的H20,只要不是“中国芯”,在关键基础设施中都将没有立足之地。
——资本市场的信任危机。 一连串打击已经直接反映在股价上。随着谷歌、亚马逊等大客户开始自研芯片,叠加彻底丢掉中国市场的消息,投资者开始质疑英伟达的高增长神话能否持续。据该公司称,英伟达在华AI芯片市场份额已从2022年的95% 暴跌至接近0%。 虽然华尔街分析师大多维持买入评级,但英伟达股价近期剧烈波动,一度月内跌幅达10%,表明市场对其“AI领域统治力松动”的极度恐慌。
4. 结语:脱钩后的平行宇宙
这一事件,标志着中美AI产业彻底进入了“平行宇宙”时代。
对字节跳动而言,这是必须要跨越的“阵痛期”。它必须证明,即便没有英伟达的最强军火,依靠国产芯片和极致的软件工程能力,中国科技公司依然能训练出世界级的AI模型。
对英伟达而言,这是不得不接受的“割肉”。它失去的不仅仅是今天的营收,更是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AI应用试验场,以及未来可能从这里长出的、不再依赖CUDA生态的庞大竞争对手。
当字节跳动的机房里不再闪烁着英伟达绿色的灯光,一场关于算力自主的攻坚战,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