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鳗财经|管理业绩大滑坡!交银施罗德规模全线“崩塌” 真相曝光

财经 (3) 2025-11-27 11:50:23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电鳗财经》文/高伟

        近年来,基金市场规模出现较大增长,且不断创新高,截至今年9月底公募规模已达36.74万亿元。但《电鳗财经》发现,管理规模三年前曾经逼近6000亿元的交银施罗德基金,却出现全线“崩塌”,竟成为规模缩水额度的榜首,旗下股基、混基、债基、货币基金、QDII基金管理规模均出现滑坡,可谓强市之下集体“逆行”。

        这家银行系基金公司到底怎么了?缘何出现如此“逆势”的反常现象?

        管理规模缩水最快

        据iFinD数据,今年前三季度,全市场共有16家公募管理人的规模减少超过100亿元,其中交银施罗德基金的规模缩水额度领先。截至三季度末,交银施罗德基金的管理规模为4865.32亿元,较2024年末的5377.98亿元减少512.66亿元,成为规模减少额度最大的公募管理人。

        从季度规模数据来看,今年一季度,交银施罗德基金管理规模就跌破5000亿元,为4689.50亿元,环比锐减688.48亿元,降幅为12.80%。经过第二季度短暂恢复后,第三季度规模又环比减少百亿元。至今仍未回到5000亿元的关口。

        通过对比2025年三季度末与2024年三季度末数据,交银施罗德基金管理的各类型基金规模全线下滑。

        同花顺iFinD显示,该基金公司旗下股票型基金规模由2024年三季度末107.22亿元降至2025年三季度末83.81亿元,同比降幅为21.83%;混合型基金规模则由1041.59亿元降至904.32亿元,同比降幅为13.18%;货币型基金规模由2572.86亿元降至2490.99亿元,同比降幅为3.18%;债券型基金规模则由1369.93亿元降至1241.01亿元,同比降幅为9.41%;QDII基金规模则由109.5亿元降至90.35亿元,同比降幅为17.49%;其他类型基金规模由102.48亿元降至54.85亿元,同比降幅为46.48%。

        起底全线“崩塌” 真相

        从规模的行业排名看,从一年前的第21名降至目前的25名;尤其是股票型基金的规模排名更是由一年前的第30名降至目前的第45名。这与银行系龙头基金公司极不匹配。《电鳗财经》注意到,规模全线“崩塌”的根本原因是管理业绩的大幅下滑。

        同花顺iFinD显示,交银施罗德基金旗下偏股基金近几年业绩十分疲弱,甚至业绩排名落后至后三分之一。

        从上表可见,该公司旗下偏股基金在每个考察时期均跑输同类基金,其中近一年平均回报率为25.29%,但远远跑输同类公司29.59%的平均业绩,在可对比的171家基金公司中排名第104名;而近6月的平均业绩更是在可对比的175家基金公司中排名第121名。

        进一步观察,2023年、2024年,交银施罗德基金旗下偏股基金平均回报率分别为-16.12%、3.33%,均跑输同类基金同期-12.36%、4.45%的平均业绩;今年以来(截至11月26日),该公司旗下偏股基金平均回报率为22.12%,但与同类基金同期27.93%的平均业绩相比,仍有明显差距,在可比的166家基金公司中排名第110名,处于后三分之一。

        业内人士就此表示,交银施罗德基金规模与业绩的“双杀”,可见其投资策略与风格失衡。一方面策略失效与风格漂移:部分基金经理在业绩压力下操作"变形",摒弃了以往均衡持仓的风格,转而重仓某个行业(如银行股),甚至出现了主题基金(如"创新领航")重仓银行股,与基金契约严重偏离的情况;另一方面是投研体系同质化:公司投研团队偏重内部培养,导致投资理念和策略趋同。当市场风格变化时,整个团队未能及时调整,抗风险能力弱。与此同时,公司的董事长和总经理在8个月内先后更换,新任管理层均来自大股东。这引发了市场对公司在"交行化"管理下,能否保持以往市场化活力的担忧。

《电鳗快报》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