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管制”这一拳,真是稳准狠,打出外贸外交新篇章。以其所属的有色金属板块表现来看,从黄金价格创历史新高,到铜供应紧张,再到有色金属的集体走强,市场正在经历一场由宏观、产业与地缘多重力量共振驱动的“金属行情热潮”。
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10月16日,申万有色金属行业指数(801050.SI)年内累计涨幅已达73.14%,在31个申万一级行业中暂列涨幅榜首位,显著超过通信(54.69%)。
(统计区间:2025.1.1-10.16,以上行业/数据仅供示意,不构成实际投资建议,指数过往业绩不代表未来表现,也不作为产品业绩表现保证,投资需谨慎)
此番强势表现不是偶然,而是多重因素共振结果,且板块行情仍在持续升温。
从投资逻辑来看,当前,有色金属主要细分品种的投资价值均具备较好支撑。
首先,我们来看工业金属,目前正处于降息周期叠加供需紧平衡,后续表现仍值得期待。
当下正处于美联储降息周期,美元持续走弱,将推高以美元计价实物资产价格,工业金属(大多用美元计价)价格通常上涨。以铜价为例,长期对比显示,过往在美元指数下行时,其大概率呈现上升趋势。除价格端支撑外,降息周期还能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助力企业扩大资本开支、增加库存及生产规模,有望直接拉动铜、铝等工业金属需求。此外,铜和新能源、AI基础设施建设密切相关,被誉为“绿色金属”、“AI时代的石油”。从供应端来看,全球铜矿扰动事件虽频发,但供需紧平衡延续,叠加降息周期与国内“金九银十”需求旺季,铜价有望迎来上行周期。
其次,小金属的战略属性正在进一步增强。10月9日,商务部公告,对含有中国成分的部分境外稀土相关物项和稀土相关技术实施出口管制,此举凸显了稀土、钨等金属的战略属性。长期看,政策与供给双驱动下,小金属有望迎来价值重估。从政策面来看,9月八部门联合印发方案,明确提出至2026年,有色金属行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约5%,十种有色金属产量年均增长约1.5%;从基本面来看,过去10年受产能退出等因素制约,全球钨、钼等产量持续震荡下行,供需偏紧格局下,小金属价格掀起上涨潮。(数据来源:中国证券报《战略小金属,迎高光时刻!这些领域需求爆发》,以上行业/数据仅供示意,不构成实际投资建议,投资需谨慎。)
我们再把视角转向能源金属。市场认为,在“双碳”目标引领及全球绿色产业快速发展下,能源金属行业已步入需求超级周期。据预测,2040年全球新能源关键金属,如锂、钴、镍等需求将比2020年增加6倍,特别用于电动汽车金属需求将至少增长30倍。(数据来源:国际能源署IEA《关键矿产在清洁能源转型中的作用》,以上行业/数据仅供示意,不构成实际投资建议,投资需谨慎。)
最后来看贵金属领域。中长期看,美元信用趋弱推动全球多国央行增配黄金,有望为金价提供坚实支撑。央行公开数据显示,截至9月末,央行已连续11个月增持黄金。
展望未来,长城周期优选基金经理陈子扬表示,政策鼓励长钱长投,居民资产配置正逐步向股票倾斜,权益市场资金结构将得以改善,对权益市场后续发展持乐观态度。
而当下的权益市场,有色金属不仅涨幅居前,各细分领域投资逻辑亦明晰,专业力量早已提前布局,但也需注意短期波动风险。对有意入场投资者而言,目前或正是布局黄金时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