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称奥运冠军未婚妻网红涉诈骗上亿
【自称奥运冠军未婚妻网红涉诈骗上亿】2025年8月,一桩横跨网红圈、体育圈的惊天诈骗案引发全民热议。曾以“奥运冠军覃海洋未婚妻”身份自居的网红“多肉饱饱”(本名孙悦童),被曝长期伪装富婆人设,通过伪造合同、虚构投资项目等手段骗取60余名受害者超3亿元资金。随着杭州、上海等多地警方立案调查,这场持续三年的“人设骗局”终于浮出水面。孙悦童的“富婆”形象始于2021年。在杭州某夜店,她以“投资人”身份豪掷百万入股,身穿奢侈品牌、手持9000万元账户余额截图,迅速成为社交圈焦点。2024年巴黎奥运会后,她借势覃海洋的冠军光环,在社交平台自曝“未婚妻”身份,指控覃海洋“孕期出轨”,引发舆论狂潮。尽管覃海洋工作室否认指控,但孙悦童凭借这场闹剧涨粉超50万,成功跻身头部网红行列。然而,光鲜人设背后是精心设计的骗局。据受害者陈龙(化名)透露,孙悦童常以“账户冻结”“项目周转”为由借款,初期小额借款按时归还以获取信任,随后以“投资台球俱乐部”“期货理财”等项目诱导大额注资。更荒诞的是,她曾向覃海洋赠送价值180万元的理查德米勒假表,转头便向朋友炫耀“覃海洋回赠奢侈品”,将冠军男友变为诈骗工具。孙悦童的诈骗手段堪称“教科书级”:虚假资产展示:租用劳斯莱斯、法拉利等豪车充门面,伪造千万豪宅产权证、8位数银行流水,甚至PS与明星的合影营造人脉假象。虚构商业项目:以“无忧传媒股东”身份自居,伪造与头部MCN机构的合作合同,骗取品牌方预付款。某品牌创始人沐晗(化名)预付300万元后,仅收到少量劣质商品,回款日则以“补税”“系统故障”为由拖延。情感绑架与PUA:对朋友嘘寒问暖、承诺“带大家买房致富”,对投资者描绘“年入千万”蓝图。陈龙因慢性病需换肾,孙悦童声称“安排肾源”骗取信任,最终骗走120万元投资款并担保230万元债务。
据杭州警方透露,孙悦童名下5家公司中,3家为空壳企业。其持股52%的浙江新扬意远科技有限公司涉及服务合同纠纷,被强制执行1661万元;与覃海洋合开的烟台新扬立童传媒文化有限公司已于2025年5月注销。
这场骗局波及范围远超预期:网红圈:抖音博主“饭饭”被借500万元,虽部分归还仍欠债数百万;说唱歌手Capper投资项目血本无归;超60名受害者组成维权群,初步统计损失超1亿元。品牌方:某房企与孙悦童合作后,因她伪造销售数据被起诉,面临800万元诉讼赔偿。覃海洋本人:孙悦童曾伪造体育赛事颁奖仪式,冒充组委会成员为覃海洋“颁奖”,实则为自导自演的骗局。覃海洋工作室声明称,其名誉因孙悦童的虚假指控遭受严重损害。
更令人震惊的是,孙悦童在2025年6月伪造“喝农药自杀”场景住院,期间以“重病需钱治疗”为由失联,彻底切断与受害者联系。目前,其社交账号全部设为私密,所有动态清空。
孙悦童案并非孤例。2023年,上海网红Naomi因伪造名媛人设诈骗1亿元获刑;2024年,深圳女子通过伪造奢侈品租赁生意骗取闺蜜3000万元。这些案件揭示了“人设经济”的致命风险:在流量至上的时代,虚构身份、制造幻象已成为低成本敛财手段。专家指出,此类诈骗呈现三大特征:跨圈层作案:利用网红、体育明星的公众影响力降低受害者戒备;精准心理操控:通过“小额返利—情感绑架—大额收割”模式实施诈骗;资金流向隐蔽:诈骗所得多用于维持人设消费,形成“拆东墙补西墙”的庞氏骗局。
2025年7月,杭州警方正式对孙悦童立案侦查。据受害者提供的立案回执显示,案件定性为“特大诈骗案”,涉案金额或创网红圈纪录。法律专家分析,若诈骗金额超3亿元属实,孙悦童可能面临无期徒刑。这起案件也为社会敲响警钟: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每个人需保持理性判断,警惕“完美人设”背后的陷阱。正如受害者陈龙在维权群中写道:“我们曾以为她是有情有义的‘大姐头’,没想到是吃人不吐骨头的恶魔。”当虚荣与贪婪披上人设的外衣,当信任成为敛财的工具,这场闹剧终以铁窗收场。孙悦童的坠落,不仅是个体的悲剧,更是对“流量至上”价值观的深刻批判——唯有脚踏实地、敬畏法律,方能在人生赛道上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