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兰山下,与“紫色浪漫”撞个满怀(我在中国·行耕记)

娱乐 (1) 2025-07-14 08:55:26

仲夏时节,万物生长。

宁夏贺兰山东麓,绿浪翻涌。葡萄藤蔓恣意伸展,青绿色的葡萄挂满枝头。这里地处北纬38度左右,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属于业界公认的最适宜种植优质酿酒葡萄的“黄金地带”之一。

在一片片生机盎然的葡萄园里,时常能看到外国人的身影。他们目光专注,时而俯身查看根系,时而仰头观察枝叶,与当地人一起交流葡萄酒酿造技艺。这其中就有来自法国的蒂埃里·古尔达德和彦·奥利维。他们把专业知识和对葡萄酒的热爱,毫无保留地倾注在宁夏这片热土上,一扎根便是十余年。

彦・奥利维:

“希望未来有更多人爱上中国葡萄酒”

“Yes!”宁夏金弗兰酒庄的品酒室内,突然响起一声激动的呼喊。来自法国梅多克葡萄酒产区的酿酒师彦·奥利维满脸兴奋,他指向面前一瓶红酒,“我和你的选择是一样的!”

此刻,他正与同事进行葡萄酒灌装前的关键步骤——确定下胶比例。“这一步至关重要。”奥利维解释道,“下胶能有效除去酒中杂质,让葡萄酒呈现明亮清澈的质感,口感也更加醇厚顺滑。但如果下胶比例过大,也会带走葡萄酒中优质的风味。”

观色、品尝、思考、对比、记录……奥利维与同事全神贯注,不放过任何细节。经过反复斟酌与讨论,他们终于对三款葡萄酒的配比达成了一致。

奥利维是一位资深酿酒师,40年前便已在梅多克产区工作,积累了丰富的酿酒经验。“2013年,我得知宁夏正大力发展葡萄酒产业,还专门前往法国引进人才。这个消息吸引了我,我满怀期待来到这里,没想到,一晃就是12年。”回忆起与宁夏的缘分,奥利维充满感慨。

“不同于法国酒庄,宁夏的葡萄园带着中国西北特有的粗犷与豪迈。”奥利维深知,要在这里酿出优质葡萄酒,必须让法国的酿酒技艺“入乡随俗”。于是,他一头扎进葡萄园,开启了这场跨越万里的探索之旅。

来到中国后,奥利维全身心投入协助中国酒庄工作。从葡萄种植到酿造工艺,从包装设计到产品风格塑造,他都深度参与,力求将每一瓶酒做到极致。如今,他担任着宁夏莱恩堡酒庄、金弗兰酒庄、图兰朵酒庄三家酒庄的酿酒顾问。

“每次回国,我的行李箱总是塞满了航空公司允许携带上限的葡萄酒。”奥利维笑着说,“一回到家乡,我就迫不及待地让亲人朋友品尝,给他们讲述宁夏独特的风土人情和葡萄酒的故事。他们尝后都惊叹不已,没想到这片遥远的土地上,竟能酿造出如此高品质的葡萄酒!”

不只在国外宣传,奥利维在中国也不遗余力地推广宁夏葡萄酒。他回忆在上海一家酒吧的经历:“我随手从包里拿出一瓶宁夏产的葡萄酒与大家分享。品尝后,他们纷纷称赞‘以前从未想过本土还有这么好的葡萄酒’!”奥利维当时就对酒吧工作人员说:“你们的酒架上都是进口酒,宁夏的葡萄酒品质这么出色,也值得摆上去!”

“我真心希望,未来有更多人爱上中国葡萄酒,也期待中国葡萄酒能走向世界!”奥利维目光炯炯地说。

在中国的这些年,奥利维游历了许多城市,深深爱上了这片土地,尤其是中国美食。“我最喜欢椒麻鱼!”他兴奋地说,为了能随时品尝到那种独特风味,他甚至在家里种了一棵花椒树。

问及奥利维未来打算,他回答说:“是好奇心驱使我不断探索。这里还有很多可能性等待我去尝试,我想继续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书写更多关于葡萄酒的精彩故事。”

蒂埃里·古尔达德:

“宁夏就是葡萄酒最好的产区之一”

“在我看来,宁夏就是葡萄酒最好的产区之一。”夕阳为贺兰山镀上金边,蒂埃里·古尔达德轻抚着身边的两只牧羊犬,目光投向漫山的葡萄园。

古尔达德出生在法国波尔多的一个酿酒世家,家族三代人都投身于葡萄酒酿造事业。他在大学期间专修酿酒专业,对葡萄酒有着深厚的情感,也在多年实践中掌握了精湛技艺。

2012年,他机缘巧合来到中国,在贺兰县金山村的银色高地酒庄担任酿酒师。时光流转,今年已是他在中国生活的第十三个年头。

“我刚来时,这里就是一片荒滩,没有路,也没有树,遍地是大石头。”古尔达德回忆道,“当时,我的吉普车常常被卡住,买奶油、奶酪也得开车40公里去银川。”

然而,面对艰苦的条件,他并未退缩,毅然在这里种起了葡萄。许多人感到不解:这个法国人是不是“疯了”?这片草都不长的地方,怎么可能种出葡萄?然而,古尔达德坚信:“只有在石头缝里才能长出好葡萄。”他带着从法国运来的酿酒工具,决心在这片戈壁滩上开辟葡萄园。

“这里的环境和我的家乡波尔多很相似!”古尔达德常常感慨。北纬38度赋予了宁夏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富含矿物质的砾石土壤,为葡萄生长提供了丰富的养分;显著的昼夜温差,则让葡萄能够更好地积累糖分和风味物质。在他看来,这里无疑是种植酿酒葡萄和生产高端葡萄酒的黄金地带。

“我们不仅专注于葡萄酒酿造,还不断尝试拓展酿酒种类。”古尔达德一边说着,一边自豪地拿出两瓶酒,“这两款酒是用员工自家种植的大米和苹果酿制的。一开始,只是想帮员工解决农产品的销路问题,没想到推向市场后,竟然受到不少人的欢迎。这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也为员工家庭带来了额外的收入。”

“在葡萄种植和酿造过程中,我们力求一切行动都处于最自然的状态。”古尔达德强调。他深知,这片土地是银川几代人的水源地,生态保护容不得半点马虎。因此,银色高地酒庄严格遵循生物动力法。

“我们不使用农药,而是用动物粪便来堆肥,采用滴灌技术节水,还种植了林带和篱笆墙,为鸟类和昆虫提供栖息地,努力构建一个良好的生态链,保护好这里的水源和环境。”古尔达德介绍。

尽管语言不通,但古尔达德在村子里结识了许多朋友。他们常常一起踢足球、打篮球,还会举办法式烧烤派对,聚在一起跳舞……他细数这些年村子的变化:“餐厅、商店越来越多,购买生活用品变得十分便捷;村民的出行工具也更新换代,从原先的自行车、摩托车,升级为轿车和新能源电车;曾经荒凉的地方,如今也能听到鸟鸣蛙叫。”

最令古尔达德惊叹的,还是贺兰山东麓产区的发展速度。如今,这里成为一片备受瞩目的葡萄酒产业热土,300多家酒庄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酒庄旅游业也应运而生。

“现在,村里的年轻人不再像以前那样,都往大城市跑了。”古尔达德表示,许多外地的年轻人、海外留学归来的学子,还有国际人才,都主动选择留在这里创业发展。他期待,未来能有更多的专业人士投身于葡萄酒行业,让这片产区发展得越来越好。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