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船星河·胜利北上》若尔盖首演

娱乐 (2) 2025-07-10 19:51:26
原标题:红船星辉照进若尔盖草原 《红船星河·胜利北上》若尔盖首演

7月9日晚,大型原创儿童剧《红船星河·胜利北上》完成了在若尔盖的首演。

这场跨越1800公里的艺术相逢,是嘉兴南湖区与若尔盖东西部协作结出的文化硕果。一场穿越山海的精神接力在此刻完成。

从历史深处走来的对话

“红船星河,红船星河,流光溢彩天际闪烁。红船星河,红船星河,载着梦想在时空中穿梭……”《红船·星河》的故事发生在南湖畔,参与红色主题研学的小学生“欣欣”,误打误撞唤醒了红船上的一颗小星星,他们乘坐红船,开启了一段奇幻又感人至深的旅程。

精巧串联的生动剧情、定制优化的舞台设计和小演员们全情投入,现场观众穿越时空,沉浸式感受那段峥嵘岁月。“这不是课本里的故事吗?”“原来他们以前这么苦……”“下次我也要站上去表演!”台下,若尔盖的师生们屏息凝视,目光追随着舞台上的光影,完成了一场与历史的深情对话。

《红船星河·胜利北上》剧中的人物设计,如同一把打开红色记忆的钥匙,在史实与艺术的中暗藏深意。小红军“郑金煜”来自现代作家王愿坚经典作品《七根火柴》中,用生命守护火种的红军战士郑金煜烈士;新增角色藏族女孩“小卓玛”,与来自南湖的伙伴“结对”,携手开启这段追寻革命足迹的奇幻旅程,也寓意着嘉若两地青少年本就是并肩前行的伙伴。

用角色的力量,让观众触摸到长征路上信仰的温度。“这不仅是一次巡演,更是两地孩子共同的艺术体验和心灵对话。”《红船星河·胜利北上》总导演、菱娃少儿艺术团团长刘勇介绍,“南湖小演员们与藏族伙伴同台演绎,通过戏剧艺术和沉浸式互动,深刻感悟红船精神和长征精神的磅礴力量,在艺术熏陶中传承红色基因。”

400颗童心的精神共鸣

本次演出人员由南湖区菱娃少儿艺术团、若尔盖县中学、若尔盖县藏文中学以及若尔盖县城关第二小学共同组成。近400名演员的阵容里,有近380名来自若尔盖的藏族孩子,他们承担了主要舞蹈段落。另外,21名南湖小演员中,不少是从“小角色”成长起来的“老面孔”。

如本剧原创歌曲《星河梦》所唱“小树总会长大”,孩子们也在舞台上不断成长,不断蜕变。

来自嘉兴市秀城实验教育集团钧儒小学的范澍泽,在剧中饰演主角“欣欣”。艺术团负责人陈江鸿说:“2023年《红船·星河》在嘉兴首演时,范澍泽还是个生嫩的小演员,如今已能独当一面,担纲剧中的重要角色。”

对于剧作团队而言,见证并培养一个又一个“欣欣”,正是艺术传承的意义所在。“孩子们从陌生到喜爱,再到主动参与,形成自己的理解,这个过程就弥足珍贵。”刘勇表示,作为文艺工作者,我们用‘星河’托起这艘‘红船’,希望它驶向远航之路,将红色基因深深植入孩子们的心田。“真正的文艺作品,是能让孩子们也深度参与,能沉浸式感受精神的力量。”

从南湖到草原,一部剧的精神“长征”

为了这场高原之约,剧作主创团队数度深入若尔盖采风。他们翻史料、访旧址,把草原的气息揉进剧本;手把手指导当地舞蹈团队,让藏族锅庄的韵律与红色故事相融;重新设计轻量化舞美,让红船的意象在草原上灵动呈现。

“氧气少了一半,热情却翻了倍。”随队医生马秀珍的话道出了演出背后的不易。高原反应让孩子们排练时疲惫加成,却没人愿意停下;为了一个动作细节,藏汉小演员们反复磨合到深夜。南湖区特意配备的医疗团队全程护航,成了这场演出最坚实的后盾。

当《七律·长征》的旋律在草原上响起,歌声里有对先辈的致敬,更有对未来的期许——红色基因正在这群少年们心中,长成参天大树。

作为一部面向青少年的红色艺术课本,《红船·星河》影响力正逐步扩大。自今年5月下旬起,嘉兴南湖区启动了贯穿全年的巡演计划,面向全区21所小学,举办《红船·星河》校园展评汇演活动,引导小学生在沉浸式参演、近距离观演中感悟红船精神,汲取奋进力量。今年8月,该剧将登上中国国家话剧院的舞台。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