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盛生物低价向实际控制人增发:无具体投资项目 融资必要性成疑

财经 (2) 2025-07-10 18:48:32

  

  

  近日,定增申请文件被深交所受理,这场从2024年4月开始筹划的定增终于向前迈出了一步。

  但是,这次定增也面临诸多质疑,一是发行价较低,且仅面向实际控制人,有损害中小股东利益的嫌疑。二是募集资金并无具体投资项目,融资必要性成疑。

  作为一家兽药公司,回盛生物上市以来一直增收不增利,净利润连续下滑。公司业绩受养殖周期影响较大,带有很强的周期性,如何摆脱困局,可能是管理层面临的当务之急。

  低价向实际控制人增发

  7月9日,回盛生物发布公告称,近日收到深交所通知,公司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申请文件被受理。

  但是对于这次定增,投资者并不买账,雪球上不乏质疑的声音。中小投资者最大的不满来自发行价,根据最新发布的募集说明书, 6月4日权益分派实施完毕后,发行价调整为9.19元每股,而目前公司股价为20.68元,发行价仅为股价的44%。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发行对象仅有一名——楚盛(湖北)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以下简称“楚盛投资“),该公司分别由实际控制人张卫元、余姣娥持有90%、10%的合伙份额。这也就意味着,这次定增全部由实际控制人认购。

  目前公司实际控制人张卫元及其配偶余姣娥控制的武汉统盛持有上市公司40.92%的股份,为公司控股股东。本次发行数量最高达到26,123,301股,如果按照上限发行,武汉统盛及楚盛投资合计将持有47.92%的股份。

  2024年4月,回盛生物召开第三届董事会第十次会议,同时发布了定增预案。以第三届董事会第十次会议决议公告日为基准日,按照不低于定价基准日前 20 个交易日公司股票交易均价的80%的标准,将发行价定为9.57元。

  而经过一年多时间,回盛生物股价出现大幅上涨,发行价依然保持不变,这无异于向控股股东“让利“,摊薄中小股东权益。

  事实上,本次融资并无具体的投资项目,按照上限发行的话融资额将达到2.5亿元,全部用于补充流动资金,融资必要性值得质疑。

  截至2024年,回盛生物账面货币资金3.26亿元,交易性金融资产2.01亿元,合计5.27亿元,而短期借款3.17亿元,长期借款5906.28万元,应付债券4.96亿元,主要为此前发行的可转债,偿债压力并不算大。

  回盛生物2020年首发上市,上市以来总共进行过两次融资,合计募资16.31亿元,而分红总金额仅为2.15亿元,分红金额远低于融资额。

  值得一提的是,公司此前的募投项目有很大一部分都未达到预期收益。截至2024年,2020年5个首发募投项目中,有3个未达到预计收益。2021年发行可转债投建的5个项目中有2个未达到预期收益。公司的融资使用效率同样令人质疑。

  其中投资额达到2.34亿元的新沟基地-粉/散/预混剂自动化生产基地建设项目,2021年12月底就达到了可使用状态,但是未达到预计收益,主要原因是“兽药需求量尚未完全恢复,项目产能利用率未达到预期水平”。而年产1000吨泰乐菌素项目则是因为“产品平均销售价格大幅低于可研报告测算时平均价格”。

  回盛生物是否迎来了拐点?

  回盛生物是一家兽药公司,主要收入和利润来自兽用药品(包括化药制剂、原料药、中药制剂)和添加剂的销售。

  公司2020年上市,然而上市即巅峰,从2021年起营收虽然持续增长,但是净利润进入下滑通道,从最高的1.5亿元下滑至-2015.56万元。

  期间回盛生物综合毛利率从37%降至16.33%,净利率从19.31%降至-1.65%,原因有多个:一是下游养殖行业不景气,相关产品价格下滑;二是新增的泰乐菌素、泰万菌素原料药项目陆续投产,但是产品售价大幅低于当初预期,还存在募投项目产能利用率未达到预期水平的情况,拉低了毛利率。三是管理费用率、研发费用率、财务费用率在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的募投项目不仅没有带来预期的收益,反而拉高了成本,蚕食了净利润。2020年上市时,回盛生物财务费用为负,此后不断上涨,2024年达到了4049万元。银行借款及可转债利息是财务费用主要来源。

  另一方面,公司的应收账款持续攀升,2024年收现比大幅降至82.76%,应收账款也达到4.3亿元,其中的风险不容忽视。

  事实上,兽药行业(以化学制剂、是生物制品 和原料药为主)销售受养殖周期影响较大。当猪价、禽价上涨时,养殖户补栏积极性提高,对兽药的需求也会随之增加。反之,当养殖行业处于低谷,价格低迷,养殖户亏损,就会削减兽药采购预算,兽药行业需求收缩。

  今年一季度,回盛生物营收增长92.96%,净利润增长371.23%。根据研报数据,一季度一方面原料药产能维持释放且销售价格上行;另一方面下游养殖现金流修复,动保需求回暖带动制剂量价修复,初步出现复苏信号。

  从2024年二季度起,猪价开启上行走势,三季度动保企业收入及盈利开始改善。但是四季度以来,猪价又开始持续回落。动保行业是否能走出了低谷,回盛生物是否迎来了拐点,可能还需要持续观察。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