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越科技财务造假被立案,广发证券“看门人”责任待考

财经 (3) 2025-11-03 16:52:43

10月31日,(688496)发布公告称,公司近日收到中国证监会出具的《立案告知书》,因涉嫌在定期报告等文件中存在财务数据虚假记载,证监会已决定对其立案调查。公告严肃提醒,若后续经证监会行政处罚认定的事实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公司股票将被实施重大违法强制退市。

违规行为早有预兆

《财中社》注意到,清越科技的合规问题并非突如其来。

早在今年7月29日,江苏证监局就对公司下达过警示函,暴露了公司在规范运作方面的多重问题,包括:募集资金使用违规、CTP+OLED产品贸易类业务财务核算不规范、关联交易未披露。这些违规行为不仅涉及公司运营,更直接指向财务报告的真实性问题。

高裕弟作为时任董事长兼总经理,张小波作为时任董事会秘书兼财务总监,对上述信息披露违规事项承担主要责任,一并被采取出具警示函的监管措施,并记入证券期货市场诚信档案。

在出具警示函三个月后,又遭到证监会立案调查,背后的故事显得更加耐人寻味。

清越科技并非资本市场的新面孔,早在2022年12月就在科创板发行上市,公司主要从事OLED等新型显示器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从PMOLED技术起步,逐步形成了PMOLED、电子纸模组与硅基OLED微显示器三大业务为主的产品架构,其产品应用领域广泛,涵盖智能家居、医疗健康、车载工控、消费电子、穿戴显示、商超零售、近眼显示XR等领域,全球在册客户数量累计达到2万余家。

然而,公司今年以来的经营状况却不容乐观,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76亿元,同比下降13.64%;归母净利润更是亏损4335万元。对此,公司表示营业收入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报告期内公司电子纸模组销售较去年同期有所减少。

上市后市值翻7倍

早在上市前后,清越科技身上就发生过很多故事。

招股书显示,公司自2010年成立起,发生了多次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的变化。2018年以前,虽然公司控股股东依次从昆工业变更为显示、国显光电,但始终处于昆山国资办的控制之下。

2018年1月,昆山国资办以其持有的国显光电股权作为出资,与王文学控制的黑牛食品(后更名为“维信诺”)合资设立了江苏维信诺显示科技有限公司,三个月后,主业已经从食品饮料转型为OLED显示的黑牛食品,也将公司名称进行了变更,股票简称随之变为维信诺,这也使得清越科技的实际控制人变更为王文学。

在这次资本运作完成后,国显光电也就成为了维信诺的孙公司,而清越科技的前身“昆山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当时是国显光电的控股子公司,进而也就成为了维信诺的旗下成员。2018年7月,维信诺又将昆山维信诺,也就是清越科技的40.96%的股权作价2.46亿元出售给了由高裕弟控制的前海永旭及其子公司昆山和高,此时,公司市值大约为6亿元,自此,高裕弟成为新的实际控制人,也是在高裕弟成为实际控制人满三年后,清越科技走上了科创板上市之路。

在高裕弟入主后至公司IPO前的短短三年多时间里,清越科技进行了高达4次、累计2.65亿元的现金分红,由于高裕弟本人合计控制公司超过52%的股权,通过此番分红,其个人即可获得约1.4亿元。大规模分红在让实际控制人提前套取大量现金的同时,也直接导致了公司现金流的紧张:公司在2020年和2021年上半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持续为负值;与此同时,公司的资产负债率从2018年末的26.19%一路攀升至2021年末的58.08%,偿债能力指标则持续恶化。

然而,清越科技在上市前的盈利表现并不出色,2020年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为4.98亿元和0.57亿元,并没有超过2016年到2017年之间的水平,但其却在2021年12月提交的招股书中预计自身市值不低于人民币10亿元,这背后是清越科技讲述的“故事”:公司宣称自己是PMOLED出货量全球第一的行业领军企业,并积极布局电子纸模组和硅基OLED等新业务,这些新的业务线在上市前确实贡献了可观的营收增长。最后,在保荐机构(000776)的帮助下,公司以发行价9.16元、对应市值约41.22亿元的答卷,完成了市值的跃升。

广发证券的投行困境

清越科技面临立案调查,同时也是对其保荐机构广发证券的投行业务提出了挑战。

清越科技仍处于广发证券的三年持续督导期内,虽然目前监管并未表示广发证券与清越科技案件存在直接关联,可一旦证明广发证券存在督导失职,将会对这家券商的投行业务带来重大打击。

近年来,广发证券的投行业务也并非一帆风顺。

2024年3月,由于在参加首次公开发行债券网下询价过程中,存在内部研究报告撰写不规范、询价流程不规范、相关内控缺失等问题,被上交所采取监管警示的措施。2024年8月,作为四川科瑞德制药IPO项目的保荐代表人,未结合发行人业务充分核查销售费用内控的规范性与有效性,未能发现内控不规范并督促整改;在首轮问询回复中出具的相关核查意见与实际情况不符,广发证券的两名保代被书面警示。2024年9月,又因为在网下询价时存在未审慎报价、未履行报价评估和决策程序、定价依据不充分、网下询价与配售制度不完善、重要环节复核不到位、通讯设备管控不到位等问题,被中国证券业协会列入限制名单并警示。

2025年1月,又在IPO项目的保荐和持续督导中因为发行人上市当年业绩变脸而被中国证监会出具警示函,两名保荐代表人被监管谈话。

对于清越科技的投资者而言,公司面临的不仅是股价波动风险,更是潜在的退市风险,根据科创板退市规则,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包括欺诈发行、重大信息披露违法等严重损害投资者利益的行为。清越科技在公告中明确提示了这一风险,表明公司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若证监会最终查实公司存在重大财务造假行为,股票退市程序可能启动。

对于广发证券而言,如何加强保荐项目的质量控制和持续督导,避免“带病闯关”和“业绩变脸”,成为其投行业务亟待解决的课题。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