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科百发坎坷上市路:五年四度冲击资本市场 管线多为授权引进核心竞争力如何体现?

财经 (4) 2025-10-11 16:31:59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近日,上海爱科百发生物医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爱科百发”)再次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这已是该公司自2021年以来第四次冲击资本市场、第二次叩响港交所大门。在此期间,公司曾先后尝试港股与科创板上市,却均以主动撤回告终。上市屡屡受挫的背后,是公司高度依赖授权引进的研发模式、商业化潜力存疑以及持续承压的现金流状况。

  五年四度冲击资本市场 资金储备已捉襟见肘

  爱科百发的资本化道路并不顺利,2021年6月,公司首次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并在同年10月获得证监会关于核准发行境外上市外资股的批复。然而,就在市场期待其挂牌交易之际,公司却主动终止了上市进程。

  随后,公司迅速转向内地资本市场。2023年4月,爱科百发申请科创板上市获得受理,但在历经多轮问询后,公司及保荐人于2024年1月撤回了发行上市申请。如今,公司再度调转方向,重新回归港股市场。

  从2021年首次递表至今已逾四年,在此期间,资本市场环境、行业监管政策、投资者偏好均已发生显著变化。公司错失了可能的融资窗口,而研发支出却在持续累积,进一步加剧了资金压力。

  财务数据显示,爱科百发目前仍处于深度亏损状态。2023年至2025年上半年,公司仅2023年实现营收670万元,同期净亏损累计达5.71亿元。此后,由于公司与第三方合作开发的HBV候选药物项目于2023年12月暂停,导致公司后续收入归零。

  持续亏损之下,公司现金流显著承压,2023年、2024年全年及2025年上半年,公司经营活动所用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2.328亿元、-1.887亿元和-0.717亿元。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仅为9674万元。根据招股书披露,公司已耗尽天使轮至B轮融资款项,C轮至D轮融资款项也已使用约80.29%。

  从公司费用支出的分布来看,研发开支是公司最大的成本项。同期,公司研发成本分别为2.16亿元、1.65亿元和0.86亿元,占经营开支总额的比例始终维持在70%以上。但从绝对数额看,2024年公司研发支出已有下滑迹象,这也侧面反映了公司所面临的资金压力。

  管线多为授权引进 核心产品商业化价值待考

  业务方面,爱科百发专注于呼吸系统及儿科疾病创新疗法研发,产品管线涵盖了6种候选药物。值得注意的是,爱科百发的产品管线构建几乎完全建立在License-in模式之上。

  其中,核心产品齐瑞索韦(AK0529)技术渊源可追溯至罗氏,为爱科百发创始人邬征在罗氏任职期间参与研发,并于2014年通过授权许可方式引入。尽管公司宣称这是“全球首款在关键性III期临床试验中取得阳性反应的RSV特异性抗病毒药物”,但其非原研的背景始终是市场关注的焦点。

  更有业内评论甚至将其称为罗氏弃药,尽管邬征博士本人对此解释称,罗氏是出于全球市场考量,认为RSV领域市场规模有限且主要针对儿童用药,因此不愿持续投入。这种解释虽有一定合理性,但难以完全消除市场对其技术含金量的质疑。

  其他管线同样多为引进,例如AK3280从基因泰克、罗氏及Intermune引进;AK0901从Commave引进;AK0610来源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这种高度依赖外部技术的模式,使得公司在科创板审核期间就遭到了监管问询:“在主要产品均为授权引进的情况下,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从市场角度来看,齐瑞索韦虽然具备一定的先发优势,但面临的挑战不容小觑。目前全球范围内仅有广谱抗病毒药物利巴韦林获批用于RSV治疗,且因其疗效局限性和安全性问题,在临床上并不作为常规治疗推荐,这也为齐瑞索韦提供了市场机遇。

  然而,在预防领域,已有三款单克隆抗体药物获批,其中赛诺菲/阿斯利康的尼塞韦单抗已在中国上市。考虑到RSV预防药物已在市场上占据先机,治疗药物的市场教育和推广或将面临更大阻力。

  此外,齐瑞索韦的授权协议包括100万美元预付款、高达9600万美元的里程碑付款以及高个位数百分比的销售分成。类似的支付条款同样存在于其他引进产品中。这种支付结构意味着,即使产品成功商业化,公司的大部分利润也将通过各种支付形式流向授权方,企业的长期盈利能力将受到明显制约。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