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收款高企、高管相继减持,欧林生物A股定增失败转道港股

财经 (5) 2025-09-24 17:55:40

9月23日,(688319)公告称公司计划发行H股股票并在香港联交所上市,这是继2021年6月科创板上市后的又一重要资本运作。这家专注于人用疫苗研发、生产及销售的生物制药企业,目前有吸附破伤风疫苗、Hib结合疫苗和AC结合疫苗3种产品上市销售。

然而,公司正面临一系列经营与财务挑战。从A股IPO至今,欧林生物一直未能摆脱业绩下滑、应收账款高企等问题的困扰。

业绩呈下滑趋势,应收账款接近营收

欧林生物于2021年6月8日登陆科创板,然而上市至今公司的业绩表现却未能持续走高。

数据显示,2021年至2024年,公司营收规模始终徘徊在5亿元左右,净利润分别为1.08亿元、0.27亿元、0.18亿元及0.21亿元,累计净利润为1.74亿元,且呈现下滑趋势。2025年上半年,公司的盈利仅为0.13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欧林生物的应收账款金额持续高企。2020年末,应收账款为1.91亿元;而2021年至2024年期间持续攀升,尤其是2022年以来始终维持在5亿元左右。到2024年,公司的应收账款金额已接近其当年总营收5.89亿元,达到5.66亿元。

进入2025年中期,公司期末的应收账款增至6.17亿元,同比增长25.55%,占总资产的比例接近四成。公司对此解释称,主要由于客户群体以各地区疾控中心为主,且其信用政策较为宽松。

同时,欧林生物的销售费用持续攀升。2020年至2024年,公司销售费用从1.84亿元增长至3.03亿元,增幅达到1.65倍。其中,2024年,公司推广费用高达2.65亿元,占销售费用的87.46%,占公司总收入的44.99%,意味着欧林生物几乎一半的收入用于支付给推广商。

定增终止、股东减持潮起

今年9月初,欧林生物连续发布两则股东减持公告,引发市场关注。

9月4日,公司公告称持股5%以上股东上海武山于2025年9月1日-3日通过集中竞价交易减持公司股份。本次权益变动后,上海武山与一致行动人樊绍文、樊钒合计持股比例从29.22%下降至29%。

上海武山由公司实际控制人樊绍文、樊钒父女控制,二人分别持有上海武山47.22%和6.78%股权。此次减持,二人合计套现2670万元。

紧随其后,9月5日欧林生物再发公告,公司财务负责人、副总经理谭勇和董事会秘书、副总经理吴畏计划于9月26日至12月25日之间减持公司股份。谭勇拟减持12.89万股,吴畏拟减持17.85万股。若按照9月5日收盘价28元计算,二人将分别套现360万元和500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两位高管此次减持计划均基于“个人资金需求”,且恰在公司筹划H股上市的敏感时期。这一系列减持动作无疑向市场传递了不确定信号。

《财中社》注意到,在筹划H股上市前,欧林生物曾尝试通过境内再融资途径补充流动性。

2025年8月31日,欧林生物发布公告称,终止以简易程序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事项。公司解释称,这一决定是“鉴于当前市场情况,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及发展规划等诸多因素”作出的。

根据公告,公司原计划募集资金不超过2.9亿元,用于“疫苗研发生产基地技术改造项目”,发行价格确定为13.71元/股,财通基金、诺德基金等多家机构已参与申购。在终止定增的同时,欧林生物宣布拟以不超过4500万元的自筹资金收购控股子公司新诺明生物15%的股权。

二级市场上,欧林生物在科创板上市后,股价从未超过上市首日达到的历史最高点48.46元。9月24日收盘,公司股价报26.78元/股,总市值109亿元,与上市初期的高点相比已大幅回落。

H股上市或许能为欧林生物带来新的资金血液,但能否从根本上改善其业绩下滑、应收账款高企等问题,仍需市场检验。对于生物科技企业而言,资本运作固然重要,但最终决定企业价值的仍是产品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