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尔线程IPO,遭客户M退货4000万,有没有透着奇怪?

财经 (2) 2025-09-24 07:46:27

  来源:基本面力场

  按照正常计划,本周将有一只新股的IPO申请被审核,公司全称是摩尔线程智能科技(北京)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简称是摩尔线程,保荐机构为(600030.SH),保荐代表人为周哲立、吴霞娟。

  这家公司可不简单,还没上市呢,就已被冠以“中国英伟达”的称号了。凭什么呢?首先,摩尔线程的创始人及CEO张建中,此前就曾任英伟达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总经理;不仅如此,摩尔线程的职工董事周苑、董事张钰勃此前都曾长期供职于英伟达。

  更主要的是,摩尔线程在2024年推出了AI智算及专业图形加速产品,且性能较高,成为买不到英伟达GPU的客户的重要替代性选择。因此也带动了摩尔线程的收入大幅增长,2024年营收同比增幅高达约254%,今年上半年的营业额更是逼近去年全年的2倍,成长性令人惊讶。

  更重要的是,伴随着高端GPU产品的放量,摩尔线程核心盈利能力发生了质的变化,2023年公司毛利率还只有25.87%,也就是中端制造业的水平,2024年就飙升到70.71%,今年上半年仍能保持在69.14%的水平,这才是一家突破了卡脖子技术的企业该有的财务表现。

  也正是基于这些原因,摩尔线程被资本市场寄予厚望,甚至带动了一批“中国英伟达“的强劲表现,比如直接参股摩尔线程的(002402.SZ),股价表现就很抢眼;还有(002925.SZ)、(002602.SZ)、(601869.SH)等,都有亮眼的表现。

  但另一方面,也应当正视摩尔线程与英伟达之间的差距,力场君就此提问了一下腾讯元宝,给出的答案包括:摩尔线程的桌面显卡(如MTT S80)性能接近英伟达RTX 3060(2021年水平);摩尔线程的AI计算卡(如S5000)算力超A100(2020年),但不及英伟达H100(2022年)的水平。

  赶超之路漫漫,摩尔线程仍需上下而求索,这都是可以理解的。

  此外,对于摩尔线程披露的经营及财务信息,还有一处细节,是让力场君感到迷惑的;对此力场君不敢断言存在问题,只是写出来,供小伙伴们来讨论;如有大神来指点一番,更是倍感荣幸。

  这事关于一个摩尔线程的大客户,摩尔线程并未披露这家客户的具体名称,仅以“客户M”作为代指,根据《审核问询函的回复》披露,2024年度,公司共计发生销售退回5385.96万元,其中客户M退回4400.28万元。

  对此,摩尔线程在公开信息披露中解释为:公司与客户M签订合同后已完成该集群产品交付,因客户M下游算力集群项目招投标流程较为冗长,且最终未发标,公司长期未收到客户M销售款项,催收无果后,选择让客户M退回集群产品。

  针对这段解释,力场君首先有一个疑问:按照摩尔线程的说法,客户M还没有完成招投标流程,摩尔线程就已经”签订合同后已完成该集群产品交付“,这不是虚假发标、“装样子”投标吗?这样的招投标,意义何在?甚至合法不合法?

  其次,在力场君的理解当中,当客户退回产品时,同步冲销销售收入的同时,需重新确认该笔销售对应产品成本的存货金额。也即,在摩尔线程在2024年确认客户M退回4400.28万元的同期,就需要增加这笔业务对应的存货增加。

  但事实上,《审核问询函的回复》还披露,针对客户M销售退回的存货余额确认,确实分别在2024年和2025年上半年分两次进行的。

  这就让力场君感到很迷惑了,既然客户M的退货确认在了2024年,为什么会有50%的销售退回存货余额确认,没有体现在2024年,而是出现在了2025年上半年?有没有会计和审计大神来解释一下?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