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塑科技二季度净利润加速下滑,说好的回款怎么变坏账了

财经 (3) 2025-09-20 17:58:21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通过IPO超募2.31亿元,但上市后股价曾长期低于发行价。上半年,华塑科技归母净利润下滑三成,二季度下滑幅度明显扩大。在信披质量方面,华塑科技在上市审核问询时曾表示部分逾期应收账款已回款,但转头就全额计提了坏账准备。公司半年报还出现“低级错误”。

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下滑3成,二季度下滑幅度明显扩大

杭州华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证券简称:华塑科技;证券代码:301157.SZ)主要从事电池安全管理领域,公司产品主要包括后备电池BMS、储能电池BMS、动力电池BMS、储能PCS和储能3S。

2025年上半年,华塑科技实现营业收入11310.98万元,同比下滑19.3%;实现归母净利润1184.27万元,同比下滑31.77%。公司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为2021年来半年度最低水平。

分季度来看,2025年第一季度,华塑科技实现营业收入4539.03万元,同比下滑27.16%;实现归母净利润775.13万元,同比下滑16.17%。

第二季度,华塑科技的营业收入为6771.96万元,同比下滑13%,下滑幅度较第一季度收窄,但仅实现归母净利润409.15万元,同比下滑49.55%,下滑幅度较第一季度明显扩大。

环比来看,第二季度,华塑科技的营业收入增长49.19%,但扣非前后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下滑47.22%、45.16%。

华塑科技表示,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同比下滑,主要由于公司顺应市场的变化,主动调整业务结构,策略性收缩了大型储能板块的相关业务。

根据华塑科技披露的数据,上半年,公司后备电池BMS实现营业收入9476.21万元,同比增长27.41%,但毛利率同比下降9.68个百分点至35.35%;储能电池BMS营业收入为949.1万元,同比下滑85.57%,毛利率为11%,同比下降4.19个百分点。

此外,2024年10月,华塑科技控股孙公司南京华塑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以700.5万元向南京睿储科技有限公司购买了其PCS(储能变流器)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业务相关的部分经营性资产。2025年上半年,华塑科技新增储能PCS业务收入883.24万元,毛利率为36.39%。

扣非后的归母净利润连续4年下滑,超募2.31亿元但股价曾长期破发

华塑科技于2023年3月上市,公告显示,2020年至2024年,华塑科技扣非后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494.18万元、5340.55万元、5212.48万元、2670.89万元、2630.53万元,2021年至2024年已经连续4年同比下滑。

其中,“断崖式下跌”发生在2023年,也就是华塑科技上市当年。公司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8156.38万元,同比增长13.53%;实现归母净利润3780.66万元,同比下滑33.82%;实现扣非后的归母净利润2670.89万元,同比下滑48.76%,接近腰斩。

华塑科技的发行价为56.5元/股,2023年3月9日,华塑科技股票上市,当日股价一度上涨至89.89元/股。这也成为了华塑科技上市至今的股价最高点。

上市不到两个月,2023年4月25日,华塑科技股价首次跌破发行价,当日最低股价(后复权)为49.87元/股,最终收于50.38元/股。2023年9月7日至2024年12月末一年多的时间里,华塑科技的股价都在发行价以下徘徊,更是于2024年2月6日达到上市以来的最低价23.61元/股(后复权),较发行价同样“腰斩”。

2025年9月17日,华塑科技股价报收于52.98元/股,后复权后为53.65元/股,仍低于发行价。

华塑科技通过IPO募集资金总额84750万元,减除发行费用9765.05万元(不含增值税)后,募集资金净额为74984.95万元,超募23120.37万元。

发行费用中,华塑科技向保荐人及主承销商(600030.SH)支付保荐及承销费6396.23万元(不含增值税)。

2023年3月、2024年4月,华塑科技两次发布公告表示使用超募资金永久补充流动资金,金额合计13600万元。

说好的回款怎么变坏账了?

据华塑科技2025年半年报,截至2025年6月末,华塑科技存在按单项计提坏账准备的应收账款176.3万元,全部为对浙江创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证券简称:创力股份;证券代码:831429.NQ,已摘牌)的应收账款。

华塑科技表示,该笔应收账款预计无法收回,对该笔应收账款按100%计提坏账准备。

回顾华塑科技的上市材料,我们发现,2022年9月,华塑科技发布的财务报表与审计报告中,已经在2022年6月末将对创力股份的该笔应收账款176.3万元划分为按单项计提坏账准备的应收账款,并因预计无法收回而全额计提减值准备。

进一步回溯公告可以发现,此前,深交所曾在三轮问询中要求华塑科技说明逾期应收账款中“其他客户”部分的具体情况,相关客户的经营情况、是否存在信用风险,坏账计提是否充分,并在审核中心意见落实函中再次要求华塑科技说明2021年末7-12个月及以上账龄应收账款、应收商业承兑汇票对应的主要项目情况,以及期后收回情况等。

华塑科技在2022年3月披露的三轮问询回复中表示,2021年末,创力股份逾期金额为176.3万元,逾期时间为1-15个月。华塑科技同时表示,创力股份与公司在通信领域具有良好的合作情况,受其下游项目结算进度影响,付款有所延迟,但客户整体经营情况良好,坏账风险较低。

2022年6月披露的审核中心意见落实函回复中,华塑科技表示,2021年末,公司对创力股份的应收账款176.3万元中,77.94万元账龄为7-12个月,截至2022年6月末新增回款约10万元,截至2022年末回款可达50%以上;98.19万元账龄为1-2年,截至2022年6月末新增回款约5万元,截至2022年末回款可达50%以上。

然而,根据前述审计报告,2022年6月末,华塑科技对该笔应收账款176.3万元全额计提了坏账准备。

那么,华塑科技在审核中心意见落实函回复中所提及的新增回款合计15万元,真的回款了吗?

另外,据华塑科技2023年年报,2023年末,华塑科技按单项计提坏账准备的应收账款仅有对创力股份的应收账款176.3万元。同时,2023年末,华塑科技按组合计提坏账准备的应收账款中,账龄在1年以内、1-2年的余额与应收账款整体余额相同,账龄在2-3年、3年以上的差额分别为78.1万元、98.19万元。

也就是说,2023年末,华塑科技对创力股份的应收账款176.3万元中,78.1万元账龄在2-3年,也就是发生在2021年;98.19万元账龄在3年以上,也就是发生在2020年及以前,与审核中心意见落实函回复中披露的账龄相符。

这样看来,2021年末,华塑科技对创力股份的应收账款176.3万元似乎全部没有回款,公司上市材料中回复的2022年上半年新增回款15万元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半年报现“低级错误”

此外,我们研究发现,华塑科技的半年报存在“低级错误”。

例如,华塑科技2025年半年报“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不属于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货币资金”处显示,上半年,华塑科技开立银行承兑汇票缴存的保证金为17194.38元,开立保函缴存的保证金为30248.11元。

但“货币资金”处显示,上半年华塑科技开立银行承兑汇票缴存的保证金为30248.11元,开立保函缴存的保证金为17194.38元。两处披露的数据正好相反。

半年报“母公司财务报表主要项目注释”处显示,2025年6月末,华塑科技母公司账龄在1年以内的应收账款余额为16098.24万元,较合并口径账龄在1年以内的应收账款余额15936.96万元多161.28万元。

也就是说,2025年6月末,母公司应当存在对子公司的应收账款,且余额不低于161.28万元。但华塑科技披露的《2025年半年度非经营性资金占用及其他关联资金往来情况汇总表》并未列示母公司对子公司的应收账款。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