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被女友骗光积蓄又被贷款120万】2025年9月19日,河南小伙赵某涛的哥哥向媒体披露了一起令人发指的诈骗案:其弟赵某涛被一名已婚女子以恋爱为名骗光积蓄后,竟被做局成为上海某企业法人代表,险些背负120万元贷款债务。这起案件不仅暴露了情感诈骗的恶劣手段,更因涉及企业冒名贷款、税务系统身份标注等复杂环节,引发社会对个人信息保护与金融安全的深度反思。
2020年9月,在北京送快递的赵某涛偶遇女子徐某伟搭讪,双方迅速确立恋爱关系。然而,这段看似浪漫的邂逅,实则是徐某伟精心设计的骗局。据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法院2021年9月30日的刑事判决书披露,徐某伟在交往期间隐瞒已婚身份,以“父亲脑梗急需手术费”“偿还高利贷”等借口,一个月内骗取赵某涛9万余元。
“她连我爸妈的养老钱都骗!”赵某涛的哥哥痛心疾首地表示,徐某伟得知赵某涛父母靠收废品和保洁为生后,仍以“紧急用钱”为由,从两位老人手中骗走2万元。而赵某涛为讨女友欢心,不仅掏空积蓄,还通过网贷平台借款,最终陷入“以贷养贷”的绝境。
当赵某涛无力继续提供资金时,徐某伟的诈骗手段陡然升级。她以“帮助还清债务”为诱饵,诱骗赵某涛三次前往上海,在其团队的操控下,成为一家欠税企业的法人代表。据上海崇明区税务局9月19日确认,赵某涛的法人身份已被系统标注为“冒用”,其身份证信息后附加特殊备注,防止被再次利用。
“我弟完全被洗脑了,像提线木偶一样任人摆布。”赵某涛的哥哥回忆,徐某伟团队以企业名义向银行申请120万元贷款,并伪造赵某涛签名完成手续。若非哥哥及时发现异常并报警,这笔巨款将在批款后直接压垮这个普通家庭——“我爸收废品一个月赚2000,我妈做保洁3000,120万够他们还一辈子!”
警方调查发现,徐某伟的诈骗行为远不止于此。她采用“无缝衔接”模式,在2020年12月至2021年2月期间,同时与赵某涛及另一受害人何某全交往,并以相同手段骗取何某全6.7万元。更令人震惊的是,何某全竟是赵某涛之后的第七名受害者,此前还有五名男子因无法获取徐某伟真实身份信息,只能自认倒霉。
“她就像一台诈骗机器,不断物色新目标。”办案民警透露,徐某伟通过社交平台精准筛选经济条件较差、渴望爱情的男性,以“恋爱—索钱—操控”三步曲实施诈骗。其团队甚至具备专业洗脑能力,能让受害者心甘情愿配合冒名贷款等违法行为。
2021年9月30日,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法院作出终审判决:徐某伟因构成诈骗罪,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3个月。法院审理查明,徐某伟在短短五个月内,通过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手段,骗取两名受害人共计15.7万元,其行为已严重侵害公民财产权益,破坏社会诚信体系。
然而,这起案件的余波远未平息。赵某涛虽未实际承担120万元贷款,但因身份证被冒用,其个人征信记录已留下污点,未来贷款、就业均可能受阻。而徐某伟的诈骗团队是否涉及其他犯罪,仍需警方进一步深挖。
“这不仅是赵某涛一家的悲剧,更是整个社会的伤疤。”法律专家指出,随着数字经济发展,个人信息已成为“新型货币”,亟需立法完善保护机制。同时,公众应提高警惕,对“快速致富”“特殊关系”等话术保持理性判断。
上海崇明区税务局在此案中的快速响应获得点赞。工作人员解释,当发现企业法人代表身份存疑时,系统会自动标注“冒用”并冻结相关税务权限,防止不法分子利用虚假身份转移资产或逃避监管。这一机制为后续司法追责提供了关键证据,也为企业登记制度改革提供了实践样本。
“希望我的悲剧能唤醒更多人。”赵某涛的哥哥表示,弟弟目前正在接受心理治疗,而家人已委托律师对徐某伟提起民事赔偿诉讼,“我们要让她为每一分钱付出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