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 | 以青春视角“磁吸”年轻观众

娱乐 (4) 2025-08-25 09:11:36
原标题:【文化中国行】以青春视角“磁吸”年轻观众

“真爱穿半旧衣裳?”“真爱看热闹戏文?”“当真信金玉良缘?”……舞台上,当穿越至大观园的“曹雪芹”借贾宝玉之口,向薛宝钗提出“灵魂三问”时,坐在台下的观众陈舒忽觉心头一颤,“我感觉不是在问宝钗,而是在问我们每一个人。”

8月23日晚,由南京市越剧团打造的诗韵越剧《织造府》在南京保利大剧院拉开大幕。作为“金陵三部曲”收官之作,《织造府》并非对《红楼梦》故事的简单转述,而是对“为何还要讲《红楼梦》”这一艺术命题的回应。它通过曹雪芹“重回织造府、入书《红楼梦》”的巧妙构想,为观众开启了一段跨越现实与梦境的诗意之旅。

“南京市越剧团的《织造府》再现了南京江宁织造府曾经的辉煌。江宁织造府曾经是我国古代文学大家曹雪芹生活过的家园,给参观者特别是戏剧家带来了无限遐想和创作灵感,它让《织造府》的创作团队在舞台上拓展出一种开阔、灵动并美好的诗韵意境。”上海戏剧学院教授刘明厚如此评价《织造府》。

在他看来,《织造府》是诗性的、抒情的、唯美的、具有当代审美特质的。虚实交织的梦境结构是《织造府》的叙事革新。全剧共六场,以第一场“入书”和第六场“出梦”首尾呼应,中间四个场次分别以春、夏、秋、冬命名,《红楼梦》中的四时画卷徐徐展开。

为了表现剧中奇幻的空间以及配合地面的多媒体投影,《织造府》的舞台被设计成有一定坡度的倾斜造型。这个看似不大的倾斜却给演员表演增加了很大难度。

该剧主演、南京市越剧团团长、“梅花奖”“白玉兰奖”得主李晓旭在斜坡舞台上完成了一系列高难度动作——蹉步、颠步、曲步。在最后一场雪中追寻的戏中,她连续飞跑三圈,快速圆场,随后在纷飞的雪花中飞速旋转,骤然跪倒,将情感推至巅峰。

“得知演出信息后,我很早就在网上买好了票,昨天下午特意从上海赶过来的。”戏迷张珍珍说,自己已经“五刷”《织造府》。

南京有着3100年的建城史,古今文明融贯一城。近年来,南京市越剧团注重挖掘深厚的地域文化,精心打造诗韵越剧“金陵三部曲”《乌衣巷》《凤凰台》《织造府》,为推动金陵文脉绵延发展作出贡献。

“六朝古都南京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为戏剧创作提供了不竭源泉。”李晓旭坦言,“金陵三部曲”的共性便是以年轻人的视角和当代价值观对南京历史文化题材加以解读,依托传统美学,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在《织造府》中,平均年龄不到20岁的05后青年演员被称赞为“天选十二钗”,她们贯穿隐现于全剧之中,利用既富有新意又蕴含传统底蕴的舞蹈,营造出一种飘逸唯美、似梦似幻的书中红楼意境。

年轻的创作团队以青春底色绘青春之姿,为传统戏曲、文学经典注入了属于青年人的激情与活力,吸引了大量年轻观众。

“许多戏迷朋友除了用购票观看的方式支持我们的作品,还会把我们剧作中涉及的典故一一搜集,来到南京寻找这些故事的蛛丝马迹。能用越剧艺术为他们打开认识南京的另一扇窗,我们感到无比自豪。”李晓旭说。

(本报记者 苏雁 本报通讯员 鲁舒婷)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