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人受困!探访密云养老院 洪水退去堆满淤泥:20公分淤泥布满养老院,院内情况一片狼藉!!

热点 (3) 2025-07-31 13:55:26

48人受困!探访密云养老院 洪水退去堆满淤泥:20公分淤泥布满养老院,院内情况一片狼藉!! (https://www.astrots.cn/) 热点 第1张

  探访密云养老院 洪水退去堆满淤泥

  【探访密云养老院 洪水退去堆满淤泥】近日,北京遭遇强降雨引发山洪险情,记者怀着沉重的心情前往密云区太师屯镇进行实地探访。当踏入太师屯镇养老照料中心时,只见那曾经被洪水肆虐的场景虽已随着汹涌洪水的缓缓退去而有所改变,但院子里留下的却是一片令人触目惊心的狼藉景象。大量的淤泥如同厚重的黑毯,肆无忌惮地堆积在院子中,其厚度惊人,用尺子大致测量,足足有约20公分深。每一脚踩上去,都能感觉到那黏腻且沉重的触感,仿佛是洪水留下的“罪证”。透过那扇还沾着些许泥渍、显得斑驳而陈旧的玻璃,往房间内望去,原本温馨整洁的房间早已面目全非。房间内的各项陈列被汹涌的洪水冲得乱七八糟,就像被一场狂暴的风暴席卷过一般。原本整齐有序地摆放在房间各个角落的家具,此刻东倒西歪,有的桌椅甚至被冲到了房间的中央,像是被一只无形的巨手肆意拨弄,完全失去了往日的规整。那架原本供行动不便者使用的轮椅,此刻也孤独地倒在了地上,轮子还在微微转动,仿佛在无力地挣扎。它显得格外落寞与凄凉,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这场灾难的无情,让人不禁为那些依靠它生活的老人感到揪心。在它旁边,原本用来装垃圾的垃圾桶也被冲得七零八落,桶身裂开了一道道口子,里面的杂物如废纸、塑料瓶等散落一地,与泥水混在一起,脏乱不堪,散发着令人作呕的气味。

  此外,在养老照料中心的西南方向,还有一家葡萄酒厂。那酒厂的建筑在洪水的猛烈冲击下,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原本坚固的厂房墙壁出现了裂缝,部分屋顶的瓦片也被冲落。厂区内的酒桶东倒西歪,有的酒桶被冲到了路边,里面的葡萄酒汩汩流出,与地上的泥水混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片片暗红色的污渍。部分葡萄原料被洪水浸泡后,散发着酸腐的气味,那刺鼻的味道弥漫在空气中,让人不禁皱眉。

  记者在实地探访时发现,不仅养老照料中心受损严重,周边的医院和这家酒厂也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医院的门窗有的被冲坏,玻璃碎片散落一地;酒厂的设备也有部分被损坏,无法正常运转。现场一片破败之象,仿佛经历了一场惨烈的战争,到处都弥漫着悲伤和绝望的气息。

  此前,7月28日清晨6时44分,北京市消防救援总队突然接到紧急报警,尖锐的报警声如同一声惊雷,打破了清晨的宁静。报警内容显示,密云区太师屯镇养老照料中心被肆虐的洪水团团围困,里面的人员情况万分危急,每一秒的流逝都可能意味着生命的消逝。北京消防队员们接到命令后,没有丝毫犹豫,迅速集结。他们深知每一秒都关乎着受困人员的生命安全,那是他们肩负的神圣使命。于是,他们身着厚重的救援服,带着救援设备,火速赶往现场。在历经数小时的艰难攻坚,与洪水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较量后,他们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和专业的技能,终于成功救出48名受困人员。当受困人员被一个个安全转移出来时,现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那是对消防队员们英勇无畏精神的赞美和感激。

  然而,这场灾难还是造成了人员伤亡,那冰冷的现实如同重锤一般敲击着人们的心灵。有亲属悲痛地表示,其姨奶奶和她的外甥在这场洪水中不幸遇难。当亲属说起这件事时,声音哽咽,泪水在眼眶中打转,那撕心裂肺的哭声仿佛还在空气中回荡,让人闻之落泪。据统计,全市因这场灾难死亡人数达到30人,其中密云就占28人,这一串冰冷的数字背后,是无数个家庭的破碎和无尽的悲痛。每一个数字都代表着一个鲜活的生命,都承载着一个家庭的希望和未来,如今却都化为了泡影。这一事件不仅是极端天气带来的悲剧,更暴露出诸多深层次问题,如应急准备不足、城市基础设施脆弱等,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深刻反思。

  据详细报道,7月28日上午,密云区太师屯镇养老照料中心被洪水围困,有人员受困的消息迅速传开,如同长了翅膀一般,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经北京消防全力救援,成功救出48名受困人员,这一消息让人们稍微松了一口气。29日,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密云院区(也就是密云区医院)里一片忙碌景象。医院里,医护人员脚步匆匆,神情凝重,他们的眼神中透露出对患者的关切和担忧。他们表示,受此次灾情影响,该院接治了部分在洪水中受伤的老人。这些老人有的被洪水中的杂物划伤,伤口鲜血淋漓;有的因长时间浸泡在水中而身体虚弱,脸色苍白如纸。目前医护人员正全力对老人们进行救治与照料,他们仔细地检查每一位老人的伤口,认真地制定治疗方案,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只为能让老人们早日康复,重新回到温暖的家。

  同日,有来自上述养老机构老人的亲属声音哽咽地透露,其姨奶奶和姨奶奶的外甥在这场无情的洪水中不幸遇难。亲属悲痛不已,话语间满是对逝去亲人的怀念与不舍,每一个字都仿佛带着无尽的哀伤,让人感同身受。连日来,北京密云遭遇了极端强降雨天气,暴雨如注,仿佛天空被撕开了一个大口子,雨水倾盆而下。洪水肆虐,所到之处一片汪洋,房屋被冲垮,道路被淹没,给当地带来了严重的灾害。全市因这场灾难死亡人数达到30人,其中密云区就有28人遇难,延庆区有2人遇难,损失极为惨重,许多家庭因此陷入了困境,生活陷入了无尽的黑暗之中。据相关报道,7月28日清晨6时44分,北京市消防救援总队突然接到紧急报警:密云区太师屯镇养老照料中心被汹涌的洪水团团围困,里面有人员受困,情况万分危急。接到报警后,消防队员们迅速集结,他们身着厚重的救援服,带着救援设备,火速赶往现场。在赶往现场的路上,他们的心情无比焦急,脑海中不断浮现出受困人员可能面临的危险场景。截至12时45分,经过消防队员们数小时的艰难攻坚、不懈奋战,北京消防在该养老照料中心成功救出48名受困人员,将他们从危险边缘拉了回来。那一刻,现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那是对生命的尊重和对消防队员们的敬意。

  养老机构作为老年人集中居住的场所,应急准备至关重要。在极端天气频发的当下,养老机构理应具备完善的应急预案,包括洪水、地震等各类灾害的应对措施,以保障老人们的生命安全。然而此次密云养老照料中心被洪水围困,导致人员伤亡,反映出其应急准备存在严重漏洞。据相关调查显示,国内部分养老机构在应急物资储备方面,情况不容乐观,仅有不到30%的机构储备了足够的食品、饮用水和急救药品以应对3天以上的灾害情况。在这次灾难中,很多养老机构由于缺乏应急物资,老人们在洪水来临时无法得到及时的生活保障和医疗救助。此次事件中,若养老机构能提前储备好应急物资,在洪水来临时为老人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和医疗救助,或许能减少伤亡,让老人们在灾难中多一份生存的希望。同时,应急演练的缺失也使得工作人员和老人在面对突发洪水时惊慌失措,无法有效自救和互救,进一步加剧了灾难的后果。许多工作人员在洪水来临时不知道该如何组织老人疏散,老人们也因为缺乏应急知识而不知所措,导致救援工作更加困难。

  7月29日,中国气象局发布消息,北京仍有强降雨,30日逐渐减弱后转移至华东。自7月24日起,北京及北方多地持续强降雨,雨带移动慢、单点雨势猛。河北易县、北京密云等地局地降雨量突破400甚至500毫米,接近当地常年年降雨量,防汛形势严峻。密云局地降雨量超500毫米创历史极值,易县降雨量突破400毫米引发山洪和地质灾害。7月30日0时至16时,北京城区平均降水量70.8毫米,密云东邵渠最大降水量266.1毫米,街道积水影响市民出行。此次暴雨雨强95.3毫米/小时,远超多数城市排水系统设计标准,1小时内近10厘米深水“强灌地面”,城市内涝严重,反映出排水系统应对极端天气的脆弱性。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极端天气更频繁,城市排水系统若不升级改造,未来情况会更糟。城市规划者应重新审视排水系统设计标准,结合当地情况提高排水能力,采用先进技术和设施。

  暴雨中,城市应急管理体系面临考验。学校提前停课、居民关紧门窗等举措体现应急响应及时性,但仍存在问题。部分低洼路段积水严重却无警示标识和引导措施,一些老旧小区地下室被淹,反映出应急预案在基层落实不到位。完善的应急管理体系应涵盖预警、响应、救援、恢复等多个环节。政府应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建立统一的应急指挥平台,提高信息共享和资源调配效率,确保在灾难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开展救援工作。同时,要加强对公众的应急教育,提高市民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如开展暴雨天气安全知识讲座、组织应急演练等,让市民在面对灾难时能够冷静应对,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极端暴雨天气与生态环境变化密切相关。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大气中水汽含量增加,为暴雨的形成提供了更多条件;城市化进程中,大量的水泥地面和建筑物取代了自然植被和土壤,降低了地表的吸水和渗透能力,使得雨水更容易形成地表径流,加剧了内涝灾害。此外,森林砍伐、湿地破坏等行为也破坏了生态系统的平衡,削弱了自然环境对雨水的调节功能。因此,加强生态保护是应对极端天气的根本之策。政府应加大对生态保护的投入,加强森林、湿地、河流等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服务功能。同时,要倡导绿色发展理念,推动城市绿色基础设施建设,如建设城市绿地、雨水花园等,增加城市的“海绵体”,提高城市对雨水的吸纳和缓释能力。

  北京此次暴雨给我们敲响了警钟。面对极端天气,城市治理需要从排水系统升级、应急管理体系完善和生态保护等多方面入手,构建一个更加安全、韧性、可持续的城市环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未来的极端天气挑战中,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