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定增终止仅7天,双林股份火速转战港股IPO

财经 (2) 2025-07-27 23:58:39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来源:星岛记事 星岛日报 记者 王一帆

  宁波双林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300100.SZ,简称:)在资本市场完成了一次令人瞩目的“闪电”转向。

  7月11日,双林股份宣布终止筹划近一年的15亿元A股定向增发计划,仅隔一周(7月18日),便又迅速宣布筹划发行H股并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聘请毕马威会计师事务作为审计机构。这一高效的“弃A转H”策略引发市场高度关注。

  ▲图源:双林集团官网

  公告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21日),双林股份涨幅达4.99%,收报48.19元,盘中触及7月最高价49.47元,较6月30日(收盘价47.08元)最高涨幅达5.08%。随后股价回落,截至25日收市,该股跌1.42%,报45.22元。

  闪电转战港股,项目资金悬疑

  对于筹划H股上市的目的,双林股份在公告中指出,为进一步增强资本实力与竞争力,加速推进国际化战略及海外业务布局(2024年已在泰国设立工厂),拓宽境外融资渠道,并为其战略产品特别是相关领域的产能扩充提供资金支持。

  双林股份表示,将在充分考虑现有股东利益和境内外资本市场状况的前提下,于股东大会决议有效期内择机完成发行上市。然而,该计划仍需获得股东大会批准,并最终取决于中国证监会、香港联交所等境内外监管机构的核准或备案,能否实施存在不确定性。

  目前,双林股份正与中介机构推进相关工作,具体发行细节尚未确定。

  双林股份已经终止的A股定增计划原拟募资15亿元,主要资金将投向“滚柱丝杠及关节模组产业化项目”、“高精度数控磨床扩产项目”及“前瞻性技术研究和应用中心建设项目”,核心目的在于抓住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机遇。

  事实上,双林股份机器人相关零部件业务已经在推进当中。

  2025年1月,双林股份收购无锡市科之鑫机械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无锡科之鑫)100%股权。无锡科之鑫的核心技术为高精度数控螺纹磨床,主要用于行星滚柱丝杠的精密加工。收购后,双林股份实现了丝杠产业链上游的垂直整合。

  此举部分缓解了定增项目中“滚柱丝杠产业化”的投产需求,也降低了立即扩产的融资需求。

  就在7月15日,双林股份发言人于投资平台上表示,公司已经成功开发出人形机器人行星滚柱丝杠、灵巧手应用的滚珠丝杠等产品,并向数家客户送样,但截至目前产品尚未获取正式定点。

  业内人士认为,在技术转化周期较长的情况下,双林股份可能认为A股定增资金投入时机未成熟,需等待业务进展更明确后再调整融资计划。

  双林股份也在公告中解释了终止原因:“结合目前资本市场环境、公司实际情况及公司发展规划等诸多因素”。

  这并非双林股份首次在A股融资受阻。

  2023年7月,双林股份曾终止6亿元可转债发行,原因同样是“资本市场行情及政策变化”。连续两次再融资失败,显示出双林股份在A股市场进行大额融资面临的困局。

  定增的终止,使得这些机器人相关项目的后续资金来源成为市场关注焦点之一。而双林股份将目光投向H股市场,其核心目标在于“加快国际化战略及海外业务布局”。

  目前,双林股份已在泰国建立生产基地并获得美国市场认证,H股融资更利于匹配其全球化资金需求,且香港市场对拥有成熟国际业务的公司通常给予更高估值认同。

  此外,A股定增需稀释现有股东权益,而H股发行可引入境外投资者,拓宽融资渠道并降低单一市场依赖。公司强调H股发行将“增强境外融资能力”。

  受益新能源东风,业绩持续增长

  双林股份成立于2000年,于2010年登陆深交所创业板,是国内领先的汽车零部件专业智造商,当前总市值超270亿元。其产品线覆盖汽车内外饰及精密零部件、智能控制系统部件、新能源动力系统、轮毂轴承以及滚柱/滚珠丝杠等。

  数据显示,双林股份业绩与中汽车市场的爆发式增长形成强共振。2024年双林股份实现营业收入49.10亿元,同比增长18.6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归母净利润)达4.97亿元,同比激增514.49%;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扣非净利润)为3.23亿元,同比大幅增长317.74%。

  7月16日发布的公告显示,双林股份2025年上半年业绩预告同样强劲,预计归母净利润为2.51亿元至3.10亿元,同比增长1%至25%;预计扣非净利润为2.28亿元至2.88亿元,同比增幅达44%至82%。

  双林股份表示,业绩增长主要受益于国内新能源车产销量持续攀升带动相关产品销售大增,以及优化产品客户结构、运用数字化管理工具实现了降本增效。

  值得关注的是,上半年双林股份预计非经常性损益仅约2228万元,远低于上年同期的8982万元,这解释了为何双林股份扣非净利润增速远超归母净利润增速。

  然而,亮眼业绩背后,双林股份客户集中度也在持续攀升。

  目前,双林股份客户阵容包括佛瑞亚、李尔、安道拓等国际知名供应商,以及、长安、吉利、上汽大众、小鹏、理想、蔚来、和某北美新能源头部车企等众多国内外主流整车厂商。

  数据显示,双林股份对前五大客户的依赖度明显提升,其收入占比已从2021年的44.31%(销售额合计约16.31亿元)攀升至2024年的50.65%(销售额合计约24.87亿元)。

  ▲2021年双林股份前五大客户。

  ▲2024年双林股份前五大客户。

  双林股份的股东结构也在持续变化,尤其是机构投资者更是动作频频。

  据今年一季报显示,鹏华碳中和主题混合A大幅增持近3倍至1060.62万股;代表北向资金的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增持逾3.8倍至875.58万股;永赢先进制造智选混合发起A、瑞银集团(UBS AG)、前海开源嘉鑫混合A新晋成为前十大流通股东;国泰估值优势混合(LOF)A则小幅增持。

  另一方面,鹏华新能源汽车混合A减持近10%,自然人股东孙敏减持逾11%,鹏华沪深港新兴成长混合A、华夏核心制造混合A及社保基金104组合则退出了前十大名单。控股股东双林集团持股保持稳定(1.62亿股)。

  市场普遍预期,在连续多年全球新能源产销领先的背景下,2025年,中国汽车市场尤其是新能源汽车领域,将继续保持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这将为双林股份等核心零部件企业提供持续增长动力。

  然而,业内人士指出多重风险,双林股份H股发行最终能否落地,取决于境内外监管机构的审批结果;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过半且持续提升,单一客户波动影响较大;已终止的15亿A股定增原计划投向机器人项目,H股融资能否及时、足额弥补该缺口存疑;以及潜在H股发行对现有A股股东权益的稀释效应。

  双林股份的“H股之旅”能否成行,以及其如何平衡发展机遇与潜在风险,将成为市场持续关注的焦点。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