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特斯拉:华为智驾自曝路线图

财经 (3) 2025-07-14 20:04:55

7月11日,2025年中国汽车论坛,华为智能驾驶解决方案产品线总裁李文广,揭晓了公司智能驾驶技术的推进路线图,目标直指2027年实现城区L4级自动驾驶规模商用。

这一规划不仅揭示了华为在自动驾驶领域的宏图,更凸显了与特斯拉(TSLA)的激烈竞争。

四年四台阶

根据李文广的演讲,华为计划通过分阶段技术迭代,逐步提升自动驾驶能力。

2025年,聚焦L3级有条件自动驾驶的试点商用,并在城区场景启动L4测试;2026年,推进高速L3规模商用及城区L4试点;2027年则冲刺城区L4规模商用和无人干线物流试点;最终在2028年达成无人干线物流的商用目标。

李文广坦言,若华为在2027年实现目标,仍将落后特斯拉一年,这折射出全球自动驾驶技术竞赛的白热化。

李文广解释称,公司坚持多传感器融合技术路线,以确保高级别自动驾驶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这一策略源于华为的核心目标:减少事故并释放用户时间。与特斯拉纯视觉方案不同,华为强调“安全兜底”,即在L2阶段虽可通过纯视觉实现基础功能,但L3及以上级别需融合摄像头、雷达等传感器应对复杂场景。

例如,华为已能识别悬空障碍物和负向高度障碍,但在误踩油门场景下,对护栏或树木的响应能力仍有待提升。

但有趣的是,百度(09888)创始人李彦宏在2025年7月的百度季度高管会上宣布,旗下自动驾驶出行平台“萝卜快跑”将放弃激光雷达等多传感器融合方案,全面转向纯视觉技术路线。

在百度看来,多传感器融合方案中,激光雷达与计算平台占整车成本的60%(约18万元),需持续运营5年才能摊薄成本,而安全员薪资吞噬45%的订单收入。纯视觉路线可大幅降低硬件成本,加速车队规模化部署。‌李彦宏直言:“若不能在特斯拉纯视觉路线成熟前抢占市场,百度将失去Robotaxi赛道主导权。”

此外,‌纯视觉方案依赖AI算法持续优化,通过驱动模型升级。李彦宏认为,规模化运营可加速技术迭代闭环,形成“用户反馈-数据训练-算法优化”的正循环。

    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CEO靳玉志曾言,2024年是L2规模商用元年,2025年产业将初步具备L3商用能力,而城区智能辅助驾驶搭载量预计在2025年达394万辆,2026年飙升至825万辆,2027年突破1496万辆。这些数据凸显市场对高阶自动驾驶的迫切需求。

    行业“含华量”

    华为的规划对行业格局将产生多重影响。

    从竞争维度看,特斯拉作为行业纯视觉的标杆,其FSD(完全自动驾驶)系统在道路感知和控制精度上领先。但李文广认为,L4级自动驾驶对安全性的要求呈指数级提升。华为以多传感器方案差异化竞争,旨在抢占技术制高点。

    从产业链角度,华为乾崑智驾ADS4系统的四个版本(基础版至旗舰版)中,ADS Ultra旗舰版已支持高速L3、泊车代驾等功能,其商业化将带动上游传感器、芯片供应商的发展。

    更深远的影响在于政策协同,中国2022年实施的《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标准为L3商用铺路,而华为的推进将加速相关法规完善。

    尽管前景光明,华为仍面临诸多挑战。李文广承认,主动安全技术如障碍物识别仍处研发阶段,需持续投入资金与时间,相关领域的竞争才刚刚开始。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