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巴黎圣日耳曼晋级世俱杯决赛后,《阿斯报》记者Diego Gomes撰文分析了恩里克治下巴黎战术体系的变化。文中写道,如恩里克本人所言,巴黎正是因为他对其“掌控得越来越少”才取得如今的成就。
以下是《阿斯报》的分析
一年前,在姆巴佩离队、外界对巴黎圣日耳曼未来疑云密布的背景下,恩里克曾坚定地表示:“我会变得更好吗?毫无疑问。” 这位战术大师当时解释说:“拥有一位在场上随心所欲移动的球员(指姆巴佩)意味着比赛中有些情况我无法掌控。 而明年,我要掌控一切——所有情况,无一例外。 ”
实际上,巴黎圣日耳曼确实进步了,而且进步得令人瞩目:他们从上赛季止步欧冠半决赛,一跃成为俱乐部历史上首次捧得“大耳朵杯”(欧冠冠军),决赛更是大胜对手。如今,他们距离成为首届改制后世俱杯冠军只差一场胜利。不过,这一切并非在“完全掌控”下实现的。 事实上,正如恩里克本人所言,他们是通过“掌控得越来越少”才取得如今的成就。
这支志在成为“划时代球队”的巴黎,正在悄然摆脱恩里克长期以来所坚持的“位置主义”足球——尽管这种风格曾带给他无数成功。天性中对每一个细节都要亲力掌控的他,在巴黎这个舞台上改变了自己的框架, 他坦言:“我在那部纪录片结尾时说的话是我当时的想法:我要掌控一切。但巴黎圣日耳曼的伟大之处在于,我掌控得越来越少。”
“你今天的想法,也许今天、明天都适用,只要你赢了。但到了后天就不一定了,因为对手总在不断适应。”他解释道,“我掌控得越少,对手就越难预测我们的下一步,需要更长时间来适应。而当他们适应后,我们教练组就要介入,帮助球队跳出那个框架,不再控制一切,而是制造不可预测性。”
巧合的是,图赫尔在2024年执教拜仁时,也曾对安切洛蒂执教的皇马做出类似评价:“如果你回看他们的进球和机会,倒退十秒,你根本预料不到。这是顶级球员的质量,加上极强的位置互换能力……看起来那么自然,这正是他们特别的原因。”——正是这种球员之间的自发性与自由度,再辅以高度协作、训练有素的高位逼抢,才让巴黎触及了巅峰。
这种理念,在阿什拉夫身上得到了充分体现。他是队中的支柱之一,恩里克说:“他有绝对自由。他不是边后卫;在我们控球时,他可以是中锋、边锋、前腰,甚至是后腰。”
毫无疑问,如今这支巴黎圣日耳曼,并非恩里克十二个月前所设想的那支球队。他在纪录片中的判断是对的——姆巴佩的离开让他有机会打造一支十名外场球员都参与逼抢的整体球队,但成功的秘诀远不止于此。
如今的这支巴黎,是恩里克个人风格转变下的杰作。他和球员之间实现了双向学习与成长,他也开始以一种全新的方式理解足球。正如瓜迪奥拉曾说过的那样:“教练如果善于观察,就会从球员身上看到必须做出的改变。球员会教会你很多。”
对恩里克而言,他已经充分理解了如何最大限度发挥这群球员的潜力——尽管这也意味着他必须否定过去的一部分自己。
【独家看世俱杯就在咪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