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加增材IPO“纸上富贵”:研发疲弱 现金净流出

财经 (1) 2025-11-21 10:31:57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电鳗财经》文/电鳗号

        9月30日,杭州易加三维增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易加增材”)科创板IPO更新了招股说明书。此次IPO,易加增材拟募集资金12.05亿元,募资额占净资产的比例达到92.41%。其中4.64亿元拟用于北京易加三维金属3D打印扩产项目,4.42亿元拟用于杭州增材制造设备产业化项目,1.87亿元拟用于杭州研发中心建设项目,1.12亿元用于技术服务网络建设项目。

        《电鳗财经》经调查研究发现,该公司招股书存在很多疑点,财务数据彰显出其“纸上富贵”,一是研发疲弱,二是现金净流出。

        三年吝啬研发投入

        易加增材成立于2015年,是一家主要专注于研发、生产和销售工业级增材制造(3D打印)设备的高新技术企业,其产品主要应用于航空航天、精准医疗等领域,具有较高的技术门槛和行业壁垒。截至2025年4月30日,公司已经拥有123项授权专利,其中发明专利49项,以及41项软件著作权。不过,公司三年研发投入不足8000万,关键核心器件依赖进口。

        招股书显示,2022-2024年,易加增材研发费用分别为2118万元、2377万元、3061万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8.57%、5.82%、6.5%。三年研发费用合计7556万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6.71%。科创板要求,上市企业最近三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5%以上,或最近三年研发投入金额累计在8000万元以上。2025年上半年,研发费用更是仅为1576.25万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也进一步缩减为6.20%。

        也就是说,易加增材三年投入达不到科创板所要求的“不低于8000万”。如果从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例来看,该项指标虽然符合科创板设定的“不低于5%”,但是仅比标准值高出来1.5个百分点。

        即便是研发投入占比勉强过关,但这一比例与同行相比仍有一定距离。比如2023年和2024年研发投入分别为1.83亿元、2.11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15.92%、15.94%;2023年和2024年研发投入分别为8237万元、9889万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13.59%、20.1%。

        值得注意的是,易加增材核心元器件激光器、振镜对进口依赖的程度较高,进口振镜、进口激光器在行业内应用历史较久,性能成熟稳定,知名度相对更高,而国产振镜、激光器的技术成熟度相比进口振镜、激光器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易加增材招股书表示,未来,若因全球贸易摩擦和地缘政治风险加剧,相关国家或地区采取限制性的贸易政策,或针对公司的元器件采取一定的出口限制,一方面可能造成公司核心元器件供应紧张,影响向客户交付产品的时效;另一方面,可能导致公司核心元器件的价格上涨,增加公司生产成本,对公司的生产经营造成较大不利影响。

        到底给谁赚钱

        招股书披露,易加增材近年来业绩实现较快增长,2022-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2.47亿元、4.09亿元、4.71亿元、2.54亿元,净利润分别为2893万元、6858万元、9881万元、5140.38万元。不过,市场质疑,易加增材挣来的利润全是纸面富贵。

        招股书显示,2022-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其经营现金流净额分别为-1.06亿元、1967万元、-9380万元、-3007.95万元,三年半经营现金净流出2.1亿元。赚的钱,全在别人的口袋里。

        存货和应收账款才是易加增材真正的“资产”:2025年上半年,应收账款余额高达2.59亿元,超过了营业收入的总额。而在2024年,其应收账款余额高达1.95亿元,占营收比重飙升至41.40%。其中超过三成账龄超过一年,部分款项甚至“未能完全收回”。这些数字背后,是客户付款能力存疑、坏账风险高企的定时炸弹。存货从2022年末的2.68亿元增加至2024年末的4.45亿元。截至2024年末,两者合计6.4亿元,占总资产的比例达到40.89%。2025年上半年,存货仍有4.38亿元。

        业内人士称,存货堆积如山,4.45亿的存货占流动资产43.26%,存货跌价准备三年连涨至717万元。若市场竞争加剧或技术迭代加速,这些堆积如山的库存随时可能变成吞噬利润的黑洞。

        实际上,2024年,易加增材存货周转天数为597天,营业周期(含应收票据)高达739天,远远超过同行。据披露,可比同业公司中,2024年,铂力特存货周转天数为317天,营业周期(含应收票据)总计593天;华曙高科存货周转天数为484天,营业周期(含应收票据)总计686天。易加增材营业周期(含应收票据)天数均高于两位同行。

        易加增材看似风光的业绩数据,实际是“纸上富贵”,这种情况还能维持多久呢?

《电鳗快报》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