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水产品在中国没有市场”,那么三得利和养乐多呢?

财经 (3) 2025-11-20 13:21:59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来源:搞钱基地测评)

转自:搞钱基地测评

文 | 食悟(food-gnosis)

“日本水产品在中国没有市场”,那么三得利和养乐多呢?这些日资食品饮料品牌接下来在中国市场的发展,会不会受到中日关系恶化的影响?

日本2023年启动福岛核污染水排海后,中方宣布全面暂停进口原产地为日本的水产品(含食用水生动物)。今年6月29日,中国海关总署发布有条件恢复日本部分地区水产品进口的公告。

然而刚恢复不到半个月,中国再次暂停进口日本水产品。

11月19日,有记者向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提问:据了解,中国向日本方面通报暂停进口日本水产品,外交部能否介绍相关细节和原因?

毛宁介绍,“据我了解,日方此前承诺履行输华水产品的监管责任,保障产品质量安全,这是日本水产品输华的先决条件。但是日方目前未能提供所承诺的技术材料”。

毛宁强调:近期由于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倒行逆施,在台湾等重大问题上错误言论引起中国民众的强烈公愤,当前形势下,即使日本水产品向中国出口也不会有市场。

日媒援引日本政府相关人士称,中国政府已于11月19日清晨通过正式外交渠道通知日方,将暂停进口日本水产品。相关人士指出,中国强调有必要继续对福岛第一核电站处理水进行监测。

我国曾是日本水产品重要市场,自日本2023年8月启动福岛核废水排海后,我们就全面暂停进口日本水产品。数据显示,2023年日本水产品出口总额3900亿日元(约折合177亿元人民币),出口到中国的总额占比15.6%,而2022年的占比则是22.5%。

有专家对此指出,中国目前的反制措施“精准且有效”,施压力度仍在“软制裁”范围,但已对日本相关行业带来立竿见影的影响。

对于消费者来说,日本核污染水排海已经让中国消费者对日本食品饮料等产品产生安全担忧;而此次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发表涉台错误言论,严重伤害我们国人民族情感。

问题的关键是高市早苗还拒绝撤回不当言论,不知悔改,一错再错。是可忍熟不可忍?!

要知道,日资品牌三得利和养乐多在中国市场原本就已经不受待见,正在面临严重的发展瓶颈。而再叠加此次中日关系恶化的政治影响,着实为这两家日资品牌在中国市场的未来发展捏把汗。

尽管品牌以酒类产品起家,但三得利近年来在中国市场的主要增长点却在非酒精饮料产品上。中国消费者健康指向型消费的浪潮下,无糖茶饮细分市场蓬勃发展,三得利凭借乌龙茶等系列产品,成功将饮料业务打造成为其在华战略的核心支柱,在中国无糖茶市场中占据了重要地位。然而,随着中国饮料市场的快速发展和激烈竞争,同类产品竞相上市,三得利的市场份额被逐渐蚕食。农夫山泉东方树叶凭借价格优势和本土化营销,迅速抢占三得利原有市场。

同时,在过去较长一段时间里,三得利的产品线过于依赖乌龙茶系列,在口味创新和茶种拓展上慢于部分竞争对手。这些因素共同制约了三得利在中国市场的进一步发展。从三季度报表来看,中国所在的亚太地区市场上,三得利的瓶装水和茶饮料业务都有所下滑,仍未恢复增长。

近日,日本三得利公司宣布自2026年4月1日起,将对威士忌、进口葡萄酒、烧酒等39种产品实施价格上调2%至20%。据公司方面解释,这主要是由于原材料价格和运输成本持续上涨,仅靠企业自身努力已难以完全消化这些成本压力。

三得利依靠涨价策略应对成本压力,但要知道,现在可正处于大环境啊,同类产品、可平替的产品那么多,谁给三得利涨价的底气?毫无疑问,涨价后必将加速市场流失,进而形成恶性循环。

面临本土品牌蒙牛、伊利等在益生菌乳饮领域的强势冲击,养乐多在中国市场销量大不如从前,2024年12月关闭上海工厂,2025年11月30日关闭在华首家工厂——广州一厂。

若中日关系持续恶化,三得利和养乐多这两家企业很有可能会遭到中国消费者的抵制,从而陷入雪上加霜、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

根据食悟的专业研究,中日关系恶化对三得利和养乐多的影响是全方位的,不仅会造成短期销量下滑和市场份额萎缩,更深层次的影响则是动摇其在中国市场的根基——品牌信任。

如今,这两家企业虽采取不同应对策略,但核心思路一致:加速本土化转型,弱化日本属性,重建消费者信任。

对食品饮料行业而言,这一事件警示所有外资品牌:在中国市场,无论产品多么优质,都必须尊重中国消费者情感,主动融入本土文化,才能获得长期发展。

否则,“上帝”绝不答应。你们只能跟着跳梁小丑跌跌撞撞,头破血流。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