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看十五运(赛场点睛)

娱乐 (3) 2025-11-12 09:27:27

  脚踏波涛,大海开路。当电光水雾点燃十五运会的主火炬塔,“同心之火”映照星河闪耀,也燃起了每个人心中的激情与热忱。

  同场竞技,携手办赛;文化同源、人缘相亲……以体育为媒,这场盛会掀开了全运会历史新的一页。在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的路径越走越宽阔——“硬联通”的基础设施网络越织越密,“软联通”的出入境通关模式更加便利,区内居民“心联通”愈贴愈近。

  在港珠澳大桥上举办的公路自行车赛,作为全运会史上第一个跨境赛事,实现了“无感通关”。一条串联起珠海、澳门、香港和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的231.8公里超长赛道,运动员们在骑行中6次穿越口岸,无需1秒停顿。

  通过人脸识别、前置查验等技术,“无感通关”既是科技与制度的协同发展成果,也为大湾区三地机制对接、标准互认、监管互信提供了“全运样本”。

  赛场的另一道风景,是数万名志愿者组成的“小海豚”团队,其中同样体现着全运之“融”。志愿者们以多语言能力和细致周到服务,架起沟通的桥梁纽带。

  广东赛区组建起3万名赛会志愿者队伍,其中389名是来自港澳台的人士、海外华侨和外籍人士。香港赛区招募了超过1.6万名志愿者,年龄跨度从15岁至85岁。澳门赛区有3500名志愿者投入服务,他们来自社会各界,有高校学生也有退休人员,还有的来自民间社团组织。跨行业跨年龄的志愿组合,笑迎八方朋友,是一份独特的情感记忆。

  大湾区同心前行的故事仍在续写,这场体育盛会,不仅为运动员们提供了拼搏的舞台,更让广大民众在携手同行中,看见了一个更加紧密、更加温暖的未来。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