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等一回!这次A股的4000点,是否不一样?(少数派投资)

财经 (3) 2025-11-04 16:02:33

上周,上证指数重上4000点整数关口,创下近十年新高。牛市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在指数不断创出新高的同时,一场群体性“焦虑”却在投资者中悄然蔓延:

踏空者捶胸顿足,眼看他人收益节节攀升;恐高者犹豫不决,担忧“高处不胜寒”;更多人则被“错失恐惧症”(FOMO)绑架,在恐慌中盲目冲入自己不熟的股票——这种牛市中的非理性行为,正是投资者亏损的原因之一。

投资大师沃伦·巴菲特曾一针见血地指出:“他人处理事务的审慎程度越低,我们就必须以更高的审慎态度处理自己的事务。”当市场情绪明显回暖,保持冷静,就成了最珍贵的资产。

那么,站在4000点的十字路口,我们该如何应对?

从估值角度看,本轮上证指数虽经历明显修复,但相较历史同点位估值处于偏低水平。以上证指数为例,截至1028日,PE估值达到17PB估值达到1.53。与前两次首次站上4000点的时点相比,估值略低于20154000点的水平,显著低于2007年牛市同点位的估值水平。

低利率环境下,股票投资对资金很有吸引力。中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1.77%,对比沪深300指数平均分红收益率2.5%,已经超过了国债收益。而上市公司净利润中平均只有35%拿出来分红,利润的大头还留存在公司。300指数成分股每股收益与股票价格的比值目前是7.14%。对比一下银行理财年化收益1.5%,一年期存款利率0.95%。中国股市的估值是很有吸引力的。

牛市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呈现出一波三折的特征。4000点作为一个重要的心理与技术关口,短期内可能面临技术性震荡和获利盘回吐。部分前期盈利的资金可能会选择落袋为安,导致市场波动加大。

比起费尽心机去预测每一次短期波动(精确的错误),把握市场所处的大趋势(模糊的正确)要重要得多。在牛市中,最大的敌人往往是自己。一旦被情绪主导,极易踩中下面这些坑:

第一,追逐热点、频繁交易。看到别人的股票几天内暴涨20%30%,很难不心动。于是,很多人会选择卖掉手中“不动如山”的持仓,去追逐那个最热的风口。可那些牛股牛基被发现时,往往已过涨幅顶峰,很容易成为接盘侠。而被抛掉的弱势股,有的反而可能是未来潜力股。

第二,借钱投资、加杠杆。杠杆可以放大收益,但也能成倍放大亏损。

5倍杠杆:市场下跌20%,本金就将归零。

10倍杠杆:只需回调10%,就将血本无归。

第三,后知后觉,盲目追涨。在市场已经大幅上涨后,因无法忍受“踏空”的焦虑,而在高点仓促买入。这种行为看似解决了“不上车”的焦虑,实则是“饮鸩止渴”,极大地增加了高位套牢的风险。历史不断证明,在市场最狂热的阶段进场的散户,最终亏损最为惨重。

周期永续,机会常在。市场从不缺少机会,只缺少有耐心、有纪律的投资者。

面对4000点的市场,我们应当:

不熟不做:充分认清客观条件的限制,充分认识自身能力的限制,谨小慎微地在限制范围内活动,这个诀窍,与其说是“谦卑”,不如说是“有克制的贪婪”。

管理仓位:保持让自己能安心睡觉的仓位水平。

放眼长期:忽略短期波动,让时间成为财富的放大器。

在投资中,做简单的事并不容易。在当下这个充满诱惑与焦虑的时刻,选择简单——相信常识、保持耐心、坚守纪律恰恰是最艰难也最正确的决定。

牛市,不仅是资产的狂欢,更是一场人性的试炼。当潮水退去,喧嚣散尽,那些恪守纪律、冷静思考的“逆行者”,才能穿越周期,真正笑到最后。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