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赋能经济发展的关键在于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发展优势,通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释放文化的经济价值与社会效益,让生活更美好。
随着文化市场的不断繁荣,人们对优秀文化产品有了更多期待。优化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是一项系统工程,既要保留文化内涵与精髓,又要注重贴合群众需要,符合市场需求,这就对文化产业链上的参与者提出了更高要求。
内容上,要构建以人民为中心的生产体系,鼓励文化产品扎根现实生活,深挖历史文化、地域文化、民族文化内涵,满足不同年龄、不同圈层的多样化需求;要顺应产业跨界融合和生态构建趋势,推动“文化+”与“+文化”交织互促,让好的故事、好的文化IP能够系统性地开发为游戏、动漫、衍生品、主题空间等多样产品,形成内容生态链。
方式上,要顺应深度数字化与智能化融合趋势,通过VR、AR、MR、大数据等技术,打造虚拟博物馆、大空间沉浸展等身临其境的文化消费新场景;顺应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表达与国际化传播趋势,用当代的审美、语言和价值观解读传统文化;推动优质文化产品直达基层,让颜值高、设计感强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成为老百姓身边的“文化客厅”,让家门口的“村晚”激活乡村文化;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开发更易用的文化创作工具和平台,为全社会文化创新提供数字资源库。
人才上,要革新教育模式,鼓励跨学科教育,培养既懂文化艺术,又掌握数字技术、市场管理和国际传播的“T型人才”;建立扶持机制,鼓励民间创作者、独立工作室和非遗传承人等进入文化产业各环节,激活文化创新的源头活水。
展望未来,我们要让文化创新如同科技创新一样,渗透到经济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将思想深度、艺术高度与技术新度相结合,激发无愧于这个时代的优秀文化产品大量涌现,为人民美好生活添彩。
(作者为武汉市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