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桂园重返“负债500强”?1860亿债务违约,或面临“清盘”风险

财经 (3) 2025-10-29 18:11:57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碧桂园债务违约1860亿元,或被债权人提前清偿

  广东佛山顺德区政府近期高调对外宣扬“碧桂园重返世界500强(营收额351 亿美元)”的消息一经传播,即在市场上引发较强的“冷幽默”效果,投资者纷纷质疑,在8800亿高负债、仅200余亿资金的情况,碧桂园集团入选(02007.HK)“负债500强”的消息更可信一些。

  公开的财务资料表明,至2025年6月,碧桂园‌总负债规模已达‌8854亿元,合并范围内的逾期债务达到‌1419.78亿元‌,另有‌442.05亿元债务‌因触发交叉违约条款可能被债权人提前要求还款,两项合计达1861.83亿元。

  业内传出碧桂园曾给债权人提出了一道选择题:是一折化债,还是十年后收回本息?而现实情况是,今年前9个月,碧桂园权益销售额约255.1亿元,净资产进一步降低至239亿元,可用现金更是接近枯竭。

  分析人士指出,在销售疲软及资产减值、资金枯竭的多重压力下,其债务重组方案存在“谈崩”的风险,可能进一步触发流动性危机,存在较高的“清盘”风险。

  01

  销售走弱 巨债难化

  碧桂园较早前公布的9月份未经审核营运数据显示,2025年9月,碧桂园共实现归属公司股东权益的合同销售金额约25.8亿元,权益销售建筑面积约32万平方米。今年前9个月权益销售额约255.1亿元,1-8月全口径销售额274.6亿元,位列百强房企第19位‌。

  财报资料显示,2025年上半年,碧桂园营收725.7亿元,净亏损196.53亿元,交付房屋7.4万套,近三年累计交付超170万套。截至今年6月末,碧桂园总负债约8854.1亿元。

  碧桂园负债总额已由2023年上半年的1.36万亿降至8854万元

  截至今年6月30日,碧桂园拥有3077个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项目,其中3043个位于中国内地,34个位于中国内地以外。今年上半年,其在中国内地权益可建建筑面积约10365万平方米,其中77%分布于广东省以外。

  有分析师表示,相较于庞大的在建项目、土地储备以及债务规模,按碧桂园目前的销售业绩及资金回笼速度,其在资金周转、债务偿还及企业运营方面,仍面临一定压力。由于不少企业现金流持续紧张,加之资产价值缩水或已处于抵押、质押状态,债务重组成为当前阶段最常见的化债方式。

  当前市场环境下,“活下去”成为不少出险房企首要目标。部分企业收缩投资、暂缓拿地、甚至退出房地产,以各种方式来化解风险。而通过债务重组方式削减债务,以时间换空间,并进一步盘活存量,也成为该公司的一种选择。

  境外债务重组方面,截至8月18日,持有碧桂园现有公开票据本金总额逾77%的持有人已加入重组协议。碧桂园方面称,公司将继续与主要债权人磋商重组条款,以尽快达成协议并于2025年底前实施建议重组,“包括发行强制性可转换债券及订立新债务工具”。

  11月5日的境外债务重组会议如成功,碧桂园或减债840亿元

  据港交所公布的信息,香港法院已批准碧桂园于2025年11月5日召开债权人会议,审议140.74亿美元境外债务重组方案。控股股东必胜有限公司承诺以每股0.6港元(溢价36.4%)认购资本化股份,抵销约11.4亿美元股东贷款‌。

  若境外重组方案成功,碧桂园预计可减少债务117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840亿元)、延长还款期限至11.5年,并降低融资成本至年化约2%。

  与此同时,碧桂园也在推进境内债务重组。有8笔债券的持有人会议通过了重组方案,余额合计134.17亿元。碧桂园方面称,“本集团将持续与债券持有人沟通,以推进境内公司债券的全面及长期解决方案。”

  02

  “瘦身”回血 “外部”助力

  不过,从现实情况来看,虽然碧桂园还在通过处置资产、甩卖股权等“瘦身”方式回笼资金,但在其自身“造血”能力不足的情况下,碧桂园只得借助“外部”力量来进行“重组”,以“保证”不被巨额债务压垮。

  碧桂园公布的信息表明,其通过积极响应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持续推动境内项目进入白名单,通过新增融资、存量贷款展期以及降低融资成本等方式缓解项目的债务压力,改善项目流动性情况,为项目运营交付“争取更多外部助力”。

  今年上半年,碧桂园交付房屋合计约7.4万套,近三年累计交付超170万套房屋。碧桂园千方百计开源节流、降本增效,努力促进销售、盘活资产,为项目开发提供资金支持。

  此外,碧桂园表示,其将持续“专注于销售业绩的提升,积极盘活资产,通过提高经营效率、加强现金流管理,保证公司业务稳定及可持续经营”,“经计及实施拟议计划及措施所取得的正面成果,公司具备足够的财务资源以维持自2024年12月31日起计至少12个月的持续经营”。

  近几年碧桂园加大了资产处置的力度,自2022年以来,碧桂园处置各类资产回笼超650亿元。比如,近两年来碧桂园就以出售股权方式筹集到近百亿元资金。包括:

  2024年11月碧桂园以15亿元的价格,挂牌出售位于佛山的希尔顿酒店;2023年8月出售广州亚运城联营项目公司26.67%股权,回笼资金12.92亿元;2024年9月24日出售万达商管1.79%股权,获得30.69亿元;2024年12月27日出售长鑫科技约1.56%股权共回笼20亿元资金;2025年4月25日出售蓝箭航天约11.063%股份,获得13.05亿元。

  杨惠妍称老百姓买一套房花一辈子积蓄,必须保交房

  在“保交楼”和“卖卖卖”模式的双重推动下,碧桂园债务总额数据虽然在“大幅下降”,由2024年上半年的1.14万亿下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8854.1亿元。但在净资产“显著下降”和现金“接近枯竭”的情况下,碧桂园已到“生死边缘”。

  03

  资金枯竭 官非缠身

  截至2025年6月30日,碧桂园净资产为‌239亿元‌,较上一年,主要受上半年净亏损扩大及资产减值影响。‌2024年年报显示,碧桂园总资产10358.43亿元,总负债为9845.89亿元,净资产为513亿元。

  虽然碧桂园到2025年上半年总资产9093亿元、仍高于总负债,但资产负债率从2024年末的81.4%攀升至90.6%,净流动负债达436.57亿元,现金短债比仅18.5%,显示短期偿债能力濒临枯竭。

  更麻烦的是,碧桂园几乎“无钱可用”,能调动的现金仅20亿元左右。财务资料表明,碧桂园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仅62.82亿元,受限制现金177.8亿元,总现金余额240.62亿元较2024年末缩水46.2%。

  此外,碧桂园1861.84亿元债务已发生违约或交叉违约,其中已违约1419.78亿元,触发交叉违约条款可能被债权人要求提前还款442.05亿元。

  雪上加霜的是,在资金见底、巨债难还的情况下,碧桂园还面临上百起“催债”、“讨钱”等诉讼,包括金融机构的“金融借款合同纠纷”和“建设工程合同”、“损害股东利益”等。

  资料显示,截至6月30日,碧桂园涉及标的金额5000万元以上的未决诉讼、仲裁案件344宗,标的金额合计约464亿元。各类受限资产规模为1042.38亿元,占2024年末净资产的123.48%。其中货币资金余额139.50亿元,受限货币资金规模达129.50亿元,占比92.83%。

  业内分析人士指,尽管碧桂园努力“自救”,但生死之劫仍未解除,其“债务重组”存在不确定性,如果“谈崩”,其”清盘“风险将加剧,特别是在流动性缺失、销售疲软及代建、等新业务营收占比仅为5%的情况下。

  杨惠妍称坚定信心就会出现转机

  对于目前的“危局”,碧桂园董事会主席杨惠妍在其内部会议上表示,“对公司恢复正常经营非常有信心。”“很多人问我,对公司的未来有没有信心?在我看来,信心是基于对客观条件的理性判断,结合主观决策后的坚定信念。一些人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正是因为他们持续认定一件正确的事情,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始终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杨惠妍希望碧桂园“每一位同事都能怀揣这样的信心,大家共同努力,推动公司逐步回归到正常的经营状态”。正如丘吉尔所说,“如果你坚持的时间够长,就肯定会出现转机。”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