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龙舟队 大赛争上游

娱乐 (1) 2025-10-20 09:58:49
原标题:大学龙舟队 大赛争上游

提起龙舟,大多数人想到的是流行于南方地区的传统民俗活动。事实上,龙舟竞渡在北方已经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

不仅如此,龙舟运动在世界各地得到了迅速发展,赛事体系也日益完善。诸如,世界锦标赛、世界俱乐部锦标赛、龙舟世界杯等国际赛事陆续设立。

在位于吉林省吉林市的东北电力大学龙舟训练馆内,时常能传出有节奏的敲鼓声和呐喊声。走进这座场馆,能看到东北电力大学龙舟队成立23年来的发展历史:斩获180多项国内外龙舟赛事的冠军,把300多座奖杯收入囊中。

在全国和世界龙舟赛事上争上游、拿冠军,是东北电力大学龙舟队的目标。

今年7月,第十七届世界龙舟锦标赛在德国勃兰登堡举行。东北电力大学男子龙舟队代表中国参加U24公开组22人龙舟比赛的角逐,斩获该组别200米冠军、2000米亚军、500米和1000米季军。

即使在“十一”长假,东北电力大学龙舟队的成员也没休息,而是前往江西进行水上封闭训练,为即将到来的中国龙舟公开赛和中国龙舟大奖赛作准备。

从冬季不结冰的松花江上游启航

东北电力大学是国内较早建设大学生龙舟队的高校之一。这支龙舟队第一次参加比赛是在冬季不结冰的松花江上游。

2003年,首届吉林市国际冬季龙舟邀请赛举办。本地举办大型比赛,却缺少有实力的参赛队伍。受组织安排,东北电力大学临时组建了大学生龙舟队。赛前60多天里,队员们每天要在零下二十多摄氏度的松花江面上训练。训练结束时,每个队员的头发上都结满了冰碴儿。

原本为了一次比赛临时组建的队伍,赛后并没有解散,仍然坚持用课后时间训练。当年的队员也成为东北电力大学龙舟队的第一批队员。现任东北电力大学体育学院副教授、龙舟队主教练的杨光回忆起建队的情况时说,“当年我还是一名替补队员”。

每5年,龙舟队会制定一个长期规划。20多年来,这支大学生龙舟队伍的构成不断发生变化。现在东北电力大学龙舟队已经发展成为由体育单招学生组成的职业组和非体育专业学生组成的业余组,每组都分男、女队。

建队的第二年,东北电力大学龙舟队就拿到了国际大学生龙舟赛的冠军,并且连续8年在国际大学生龙舟赛事上夺冠。到2016年,龙舟队形成了有自身特点的技战术。

刚建队时,东北电力大学组织教练南下广东等地调研学习。“看到鼓声一响、万众同心的场景时,深受触动。”杨光说,建队的教练下定决心,要把这项运动在学校里开展起来,让北方的大学生们也能体验到传统民俗运动的魅力。

打磨团队的默契

“龙舟运动的魅力在于它是一种团队协作的运动,需要队员们齐心协力、坚持到底。”在杨光看来,每一次划桨,不仅是对个人体力和技术的考验,更是对团队默契的检验。

今年大三的徐佳羽,是东北电力大学体育学院运动训练专业的学生,女子龙舟队的主力队员。

上大学前,她是静水皮艇项目的运动员,从未接触过龙舟。大一入学,新生参观龙舟馆时,展示柜中各样精美的奖杯,吸引徐佳羽看了很久。成为一名龙舟队员、也赢回一个冠军奖杯,是徐佳羽在大一时就定下的目标。

大学3年,徐佳羽跟着女子龙舟队参加过20次国内外各类龙舟比赛。去年10月,东北电力大学女子龙舟队代表中国参加了在香港举行的亚洲龙舟锦标赛。徐佳羽是出征大赛的队员之一。最终,团队斩获了“一金两银”的好成绩。

每天,队员们都要进行训练。一周里,4天为体能和耐力训练,3天为技战术训练。为了保持好的体能和耐力,每天队员们要跑6公里或8公里。体能训练是基础,每天体能训练的内容都不一样,最终为技战术服务。

技战术训练时,从最基本的划桨动作练起。徐佳羽介绍说,教练会在一旁严格指导,确保每一次划动都规范有力。队员们会不断调整坐姿、握桨的角度,每一个动作都要有思考,再通过反复练习,成为下意识的精准反应。

龙舟队的训练,远比徐佳羽此前想象的要艰苦。在烈日下进行高强度的耐力训练、力量训练是常有的事。每个划手都要经历手掌和臀部被磨得起泡,伤口愈合后,结成厚茧的过程。“轻伤不下火线。”队员手上绑着纱布、手心贴创可贴坚持训练,也是常有的事。

动作不协调、下桨角度不对、发力不对……队员们会面临各种不同问题。各自调整,再一起磨合,共同克服困难,成为一个有默契的整体。

团队配合、节奏统一是龙舟队训练的关键内容。

在比赛现场,鼓手是一个团队的总指挥。“从划手中挑选鼓手,鼓手的作用不只是敲鼓。”杨光说,鼓手要反应快、判断力好,能在赛场上根据对手和队友情况,喊出口令、变换节奏。

南方姑娘黄莉晴是东北电力大学女子龙舟队的队长和鼓手。每天,除了和队友一同训练、练习鼓点节奏外,控制体重也是黄莉晴的重要任务。

鼓手要坐在船头,体重轻可以为队友减轻划桨时的阻力。大一刚入学,身高163厘米的黄莉晴体重50公斤。现在,大三的黄莉晴把体重减到了45公斤。

一开始,教练会帮忙喊口号,再让黄莉晴自己试着喊口号。在和队友的磨合中,黄莉晴也遇到过不少问题。队友反馈说,她的口号喊得太急了,或是鼓点打得有点快。

“力求每一次下桨点和鼓点都整齐划一,水面就会形成一股强大的合力,推动着龙舟快速前进。”黄莉晴说。

冬季的龙舟邀请赛要来了

赛场上,观众的呐喊声、队友的口号声、奋力划桨激起的水花声,总是让置身现场的队员们心潮澎湃。

“比赛开始,鼓手有节奏地敲打鼓面,鼓点就像战场上的冲锋号。”东北电力大学男子龙舟队队员姬生昌说,大家一起喊口号,划起来会更加有动力,当听到鼓手的哨声时,就是最后冲刺的口令,大家会拼尽全力,直到终点。

“我们的龙舟第一个冲过终点线的那一刻,大家所有的努力都值得了。”男子龙舟队队员董滨瑞说,一起训练、改问题、品尝胜利的果实,在龙舟队的经历,让大家的精神世界变得更富有。

近年来,国内高校龙舟代表队竞争激烈,东北电力大学龙舟队一直处于第一梯队。

今年8月9日,第12届世界运动会的龙舟项目在成都开赛。中国龙舟代表队由吉林省代表队和四川省代表队组成,共12名队员,其中有6名来自东北电力大学龙舟队,董滨瑞和姬生昌也位列其中。代表队最终获得了两枚银牌。

杨光介绍,龙舟比赛可以大致划分为短距离、中长距离和长距离三类。东北电力大学龙舟队在中长距离的赛道更为见长。

作为以电力、动力等专业为主的工科高校,龙舟文化和龙舟精神,潜移默化地融入学校的教学和科研当中。龙舟文化成为东北电力大学校园里团队精神的代名词。

吉林市国际冬季龙舟邀请赛仍在举办。作为属地高校,每次比赛,都少不了东北电力大学龙舟队的身影。比赛前,龙舟队在松花江上训练的场景与冬季松花江边的雾凇一起,成为吸引游客驻足的风景。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