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阿坝的最早印象来自阿来。准确说,是阿来的《三十周岁时漫游若尔盖大草原》,说那里“摇曳的鲜花听命于快乐的鸣禽,奔驰的马群听命于风,午寐的羊群听命于安详的云团”。我知道阿坝还有个九寨沟,是读了杨炼的《诺日朗》,近乎陶醉。摄影家田捷民镜头下定格的九寨沟,那些湛蓝的海子、斑斓的彩林、飞流的瀑布,应接不暇的奇幻景致,令我感到如梦如幻。
我在重庆和田捷民联手干了一件事——为“九寨风光”摄影展的全部照片配写了诗歌。当时看到很多人在摄影展前拿着小本抄录那些小诗,我心里总觉得欠了人家什么似的,因为那些诗歌的灵感仅仅来自照片,终究只是二手想象。那两年,重庆很多挂历上都是“九寨风光”,卖得很好,走进了千家万户。因此我做了决定,必须去九寨沟看看。
这是我和九寨沟的缘,也成了我近30年的牵挂。直到从重庆移居成都以后,那年仲秋时节,我与邓友梅、熊召政、穆涛等一行20多位文坛友人进了九寨。
一
我们乘坐大巴前往。文人相聚,漫长的旅途中自然少不了各种趣事。有人拿出随身携带的诗集朗诵,有人分享文坛轶事,更多时候,大家时不时分享一些段子,缓解了长途的苦闷与无聊。
夜幕降临,车窗外隐约闪烁的灯火与海子的波光交融,分不清是天上的星辰落进了人间,还是人间的灯火攀上了夜空。我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了“巡天遥看一千河”的奇妙意境——那些海子就像散落的星星,被九寨沟的群山轻轻捧在掌心。
我们到达了新建的国际会议度假中心“九寨天堂”。老实说,在风景区里修建如此豪华的酒店,我是心存疑虑的,甚至还多少有些敌意。钢筋水泥会不会破坏自然的和谐?商业气息会不会冲淡秘境的纯粹?
大堂里种满了树木——云杉、冷杉、红桦,树干笔直,枝叶繁茂,仿佛置身一片小型森林。地面覆盖着柔软的草皮,点缀着各色野花。动与静在此和谐共处,室内与室外浑然一体,建筑成为自然的延伸。大堂穹顶高达数十米,由无数根原木支撑,形成巨大的“树冠”,墙壁上挂着一幅幅唐卡,色彩浓烈的佛像与经文在暖黄的灯光下显得格外庄严。地板由不规则的石板铺成,带着自然的肌理,踩上去能感受到些微的粗糙。
饭店整体造型模仿羌寨碉楼,石砌的墙壁上布满岁月的痕迹。那些石头保留了天然形状,与外面的群山融为一体。房间里燃烧的炭火壁炉噼啪作响,暖意融融。床上铺着藏式风格的羊毛毯,图案是传统的吉祥八宝。
推开阳台门,眼前便是一片静谧的海子,月光像在水面撒了一把碎银。远处的山峦轮廓清晰,如一幅淡墨山水画。此时的九寨沟,不再是照片里的平面影像,而是立体的、鲜活的、带着温度和呼吸的存在。而这一切,该静的静,该动的动,互不干扰。我的疑虑和敌意在顷刻之间荡然无存。
二
九寨沟最令我惊艳的莫过于神仙池。相传神仙池是神仙居住的地方,有神女沐浴的池子和神水。这样的传说其实已没有多少新意,不过若说此处集中了黄龙和九寨最好的景致,倒确是真的。
次日天不亮,我们就出发了。汽车在蜿蜒的山路上行驶,可能是海拔逐渐升高,呼吸变得有点急促,穆涛拿出随身携带的小瓶氧气自我解嘲地笑着说,“这是给文人准备的灵感补给”。车至海拔3000米处,我们下车开始徒步,山风挟着泥土和松针的香气扑面而来。由于空气格外清新,大多数人没有缺氧的感觉。
行至低地原始森林带,神仙池就到了。一路走来,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可以归纳为三绝。
一是原始生态。神仙池位于川西北的群山之中,植被、珍禽保护完好,墨柏蔚然成林,阳光下举起亿万支金箭。红桦妖艳,浑身挂满山盟海誓的“情书”,让人忍不住想悄悄撕下一张送给爱人。
二是神奇钙化。被钙化的树干和树枝已无法追溯年代。它们在清澈见底的水里长成白色的珊瑚,一根根笔直如初,一丛丛灿烂如花;更有那些被钙化了的水,永远定格在飞流的形态。“坚硬的瀑布”,出现在诗里是令人过目不忘的意象,而在这里,借山势落差凝固成白色帐幔,则是实实在在的奇观。
三是水的蓝。神仙池的水蓝,既不是大海的深邃,也不是天空的澄澈,而是介于两者之间的、带着些许奶白的蓝。这里的水,蓝得纯洁,蓝得羞涩,蓝得情窦初开,使人平添怜惜和爱护之心。
三
九寨沟的原住民都已集中迁出景区,当地政府和百姓为环境保护作出了巨大的奉献。傍晚时分,一位藏族老人朝我们队伍逆向而来,手里拎着一个竹筐,竹筐里有矿泉水瓶和一些纸屑。他一直低头看着路面,嘴里念念有词,擦肩而过也没有抬头看我们一眼。
这是我们遇见的第一个路人,他也是一道风景,一个照面就令我印象深刻。我忽然意识到,九寨沟的美,不仅在于自然景观的鬼斧神工,更在于这里人文与自然的默契。那些藏寨、经幡,那些锅庄、唐卡,那些人,都是这片土地的灵魂。此时,我终于理解了摄影师的镜头为何痴迷于九寨沟——海子、草场、森林、藏寨,都是大自然最慷慨的馈赠,每一寸风景都是鲜活的生命。这里每一天都在书写新的故事,成为九寨沟生长的印记。而我们既是故事的见证者,也是故事的参与者,也将成为这九寨沟故事里的某个章节。
我的九寨沟之行,不是简单地到达一个地方,而是在抵达的过程中,与自然对话,与自己和解。九寨沟的梦幻之境,不仅了结了我30年的牵挂,更让我明白,真正的风景,不在镜头里,不在诗句中,而在我们身体里,融汇着与之相牵的众多情感。
九寨有很多美丽的传说,就像这里不停生长的风景。那是自然的生长,生命的生长,梦的生长。我们在这里的每一种发现和感动,说不定也会成为日后的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