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来源:富国星投顾
国庆期间,黄金表现极为抢眼,一举站上万众瞩目的4000美元/盎司整数关口。从3900到4000,只用了3天时间,涨势如虹。
黄金为何再度大涨?
其实8月底以来,黄金就开启“暴走”模式,从3400一路突破各个整数关口,站上4000美元。两个逻辑支撑:
短期逻辑——美联储降息。
长期逻辑——美元信用的崩塌,更广泛一点,是全球货币秩序的重构。
国庆期间,美、日、欧的政局波动,短时间强化了这两大逻辑。
这些事件背后,其实指向同一个深层次问题:财政可持续性。
1
美国政府关门:国会两院未能通过临时拨款法案,政府没钱停摆。另外,官方非农数据因此延迟发布,非官方ADP就业数据不及预期,市场预期美联储降息将提速,这也利好黄金价格。
2
日本右翼登台:高市早苗当选自民党新总裁,大概率会成为日本下一届首相。她是安倍政策的追随者。也就是支持宽货币+宽财政,日本债务率目前250%,全球最高,继续宽财政或无以为继。
3
法国总理辞职:勒科尔努总理就职不到一个月就辞职,背后折射出欧洲财政的普遍困境——如何在“削减赤字”和“刺激经济”之间取得平衡?市场对欧债危机的担忧隐隐再现。
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债务风险提升,使得人们对主权信用货币更加不信任,转而拥抱黄金——这种超越国别的“实物货币”。
黄金还能涨吗?
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可以看两个方面:
一,支撑上涨的逻辑改变了吗?目前来看,前述两大逻辑并未逆转。
二,还有增量资金进场吗?只有资金持续流入,黄金才能继续走高。
海外投行高盛已经看多金价至2026年底的4900美元/盎司。黄金本身没有非常精确的定价模型,因此比起预测具体点位,理解上涨原因更加重要。
高盛指出,黄金正迎来两大“粘性”资金流入:一是各国央行持续购金,二是黄金ETF的资金注入。
央行购金
高盛预测:预计2025年和2026年央行购买量将分别平均达到80吨和70吨,新兴市场央行尤其积极,正大幅将储备资产转向黄金,预计这将为金价贡献19%的涨幅。
新兴经济体是本轮央行购金主力。全球央行黄金净购买量已连续多个季度保持高位,中国、波兰、土耳其、印度等国均为主要买家。
我国央行最新数据:9月末黄金储备7406万盎司(约2303吨),环比增加4万盎司(约1.24吨),为连续第11个月增持黄金。
尽管增持幅度有所收窄,但在金价已处于历史高位、年内涨幅超50%的背景下继续买入,充分反映出“去美元化”背景下央行对黄金的配置意愿。
值得注意,我国黄金储备占总储备的7%左右,印度在14%左右,和发达国家央行(平均约70%),未来仍有可观的增持空间。
黄金ETF的流入
高盛预测:随着美联储到2026年中期降息100个基点,西方黄金ETF持仓将上升,为黄金价格涨幅贡献5个百分点。
9月份全球实物黄金ETF流入量升至145.6吨,创下近三年新高,主要由美欧资金贡献,私人部门成为又一大黄金投资主力。亚洲资金在今年4月之后一直较为平淡,未来仍有可能接棒推动价格上行。
总结:黄金未来或震荡中上行
支撑金价的核心逻辑尚未改变,央行和ETF买盘也在持续,“黄金牛市”或许仍未完待续。
但短期内技术性回调难以避免。投机资金大量参与也放大了波动——9月以来纽约金价已有3次单日回调超1%,而8月仅出现1次。
对普通投资者来说,与其短线交易,不如将黄金视为资产配置中的分散工具,着重其长期对冲功能。从历史经验看,黄金在总投资中占比约10%可能是比较合适的水平。如果之前配置不足,可考虑逢低分批布局。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