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热评丨产品千元降价后,大疆往何处去

财经 (2) 2025-10-10 00:24:57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评论员 徐肖逍

近日,大疆产品降价的消息,引发轩然大波。其官方预告多款产品即将于10月9日开始降价,其中云台相机Pocket 3、运动相机Action 4及Mini 4K航拍无人机等重要产品直降千元左右。

这是非常罕见的。Pocket3早在2023年10月发布,两年来一机难求,不仅官网常年高挂“预售”牌,大部分平台不加价都难以购入。然而,大疆此次突然降价,不仅幅度大,而且范围广。

尽管法律人士指出,何时降价、降多少是企业自主经营权利,大疆没有义务提前较长时间公布降价计划,但这样的突然袭击,仍然让部分消费者直呼“背刺”,有些消费者甚至成功“退货再购”或“线下补配件”,实质是把促销成本向企业售后体系转移。

可以预见的是,此次降价,还将带来退货物流成本和线下门店谈判成本增加、客服挤兑等问题,同时还可能训练出“等等党”群体,削弱品牌溢价能力。

这些负面效应,大疆或许早已预见。但真正的问题在于,他们为什么这么急?

笔者观察,千元降价背后,其实是大疆掩饰不住的“成长焦虑”。作为全球无人机领域的绝对领先者,大疆在全球消费级无人机市场占有率长期保持在70%以上。

但表面光鲜背后,实则危机重重。

首先是行业增速放缓已成不可回避的现实。据中商产业研究院分析,中国民用无人机市场规模增速将由2023年的32%降至2025年的20%。

其次,竞争者甚至是搅局者在不断增加。比如,全景相机龙头宣布进军无人机市场,推出影翎Antigravity全景无人机品牌,剑指大疆的消费无人机赛道。在手持智能影像设备领域,影石创新及美国的GoPro(美国运动相机厂商)攻势凛冽,让大疆在这一领域的市场份额从2023年的19.1%降至2024年的13.2%。更新的对手还在涌来,OPPO最近表示,已启动新形态影像产品系列,系列新品计划于2026年内发布。

市场蛋糕增速放缓、竞争对手增加的同时,反观大疆自身创新,却举步维艰。近年来,大疆产品被市场质疑为“挤牙膏式创新”,未能实现有效升级。如2020年发布的Mavic Air 2无人机与前代产品相似度高,2025年5月发布的Mavic 4 Pro在主摄焦段上未有大的突破。

事实上,大疆也在奋起反击,试图找到第二条增长曲线。7月底,其发布首款全景相机Osmo 360,直接进军影石创新的核心市场。8月6日,大疆又发布了历经4年研发、2次推迟发布的扫地DJI ROMO。但效果并不令人乐观。比如,扫地机是深研发、高门槛市场,大疆新品还需要打磨,尚缺乏足够的竞争力。

这意味着,大疆面临增长引擎失速与竞争壁垒被侵蚀的双重危机。在“无人机霸主”的光环之下,这次行动更像是一场源于深层生存焦虑的被动反击。在“市场被蚕食的增长风险”与“老用户不满的声誉风险”之间,大疆选择了硬着头皮应对前者。其目的是降低门槛,以最快的方式吸引原本犹豫的新用户。一旦用户进入大疆的生态系统,未来就可能持续购买配件、服务乃至更高端的产品。

这样的行为属于典型的“杀敌三千,自损八百”,降价虽然有可能扩大自身市场份额,但负面作用就是降低盈利水平,同时可能引发连锁价格战,破坏整个行业生态,如果竞争者被迫卷入,最终的结果是行业的利润会被压薄甚至出现全行业亏损。

因此,降价只是权宜之计,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当此之际,大疆需要完成一次深刻的身份转变,即从一家依赖技术壁垒的“硬件征服者”,蜕变为以用户价值为中心的“生态构建者”,从追求市场覆盖的“广度”,转向经营用户关系的“深度”。

这意味着,大疆需要超越“挤牙膏式”的产品迭代,通过更具颠覆性的创新,重新彰显其技术领导力。实事求是地讲,无人机领域并不是没有痛点,也并不是没有提升的空间。比如,在载重能力、续航焦虑、防丢功能等方面,大疆都还有很多可以突破的地方。

比如,国外有研究人员发明了一项新技术,该技术可以在特殊状态下利用高压或中压电线,为飞行途中的无人机自动充电,进而大大解决了无人机续航能力弱的问题,提升了无人机飞行半径,可谓石破天惊。随着科技进步,未来体积更大或更小、飞行时间更长、功能更多的无人机将不断出现。

问题是,大疆能够突破、拥有这些新技术新产品吗?如果想要持续增长,大疆必须角逐看不见的未来的天空,无人机龙头真正要进军“无人区”,而不是和同行竞争脚下这看得见的蛋糕。

毕竟,企业的长期护城河,终究建立在科技创新实力、用户持久信任与品牌卓越价值之上。

这当然很难!但正如大疆之前的广告一样“逐梦虽难,还请坚持”。这是大疆说给自己的,何尝又不是说给我们每个人的。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