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003)上半年营收净利均呈现微降状态,二季度却出现强势复苏迹象,现金流亮眼,但应收账款高企、偿债压力沉重及部分业务下滑的隐忧,显示发展根基的脆弱。
二季度业绩回暖,现金流改善
乐普医疗是一家深耕医疗健康领域的综合性企业,业务涵盖心血管医疗器械、药品、体外诊断、外科麻醉及新兴医疗服务,核心聚焦结构性心脏病介入器械、GLP-1创新药及医美产品。2025年上半年,公司财务表现喜忧参半,业绩回暖与风险并存。
2025年上半年,乐普医疗整体营收33.69亿元,同比微降0.43%,归母净利润6.91亿元,下滑0.91%,反映业绩承压。
但第二季度乐普医疗交出亮眼成绩单,展现强劲复苏,营收16.33亿元,同比增长11.72%,扣非净利润3.25亿元,激增70.31%。结构性心脏病业务收入大增32.06%,成为拉动业绩的核心引擎。药品板块通过清理渠道库存实现企稳,显示运营优化成效。
上半年,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达6.36亿元,同比猛增300.52%,资金周转效率显著提升。不过整体看,复苏基础并不牢固,业绩仍未摆脱下滑阴影,外部政策压力与内部调整成本仍可能拖累后续增长。
应收账款高企,大存大贷特征显著
《财中社》注意到,庞大的应收账款规模成为公司财务健康的重大隐患。上半年末,公司应收账款及票据高达20.50亿元,较上年末增长超过24%,如此巨额账面利润未转化为现金,占用大量营运资金,潜藏坏账风险,严重拖累资金效率。
医疗行业账期较长及客户信用管理不足可能是问题根源。若回款效率无法提升,资金链紧张可能进一步加剧,尤其在外部融资环境趋紧的背景下,应收账款管控成为公司经营质量的关键考验。
债务结构问题同样令人担忧。尽管公司上半年末的资产负债率仅为31.39%,但有息负债59.24亿元,尤其是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高达31亿元,同比增加4.63倍,另外还有3.35亿元的短期借款,而公司的货币资金和交易性金融资产合计高达38.1亿元,公司存在明显的大存大贷特征。
公司需通过优化债务结构或增加现金储备来缓解压力,否则偿债压力可能限制其在新业务领域的扩张步伐。
业务板块分化与集采政策冲击
公司业务表现冷热不均。结构性心脏病业务成为收入增长支柱,药品板块通过渠道调整逐步企稳。然而,外科麻醉业务收入下降10.29%,主要源于集采政策导致的价格下行;体外诊断业务收入下滑17.35%,则是受行业竞争加剧及内部人员与战略调整拖累软,凸显公司在部分领域竞争力不足。
医疗器械和药品领域的集采政策是公司发展的最大外部变量。2025年上半年,集采在全国范围内的深入实施,不仅直接导致外科麻醉业务收入下滑,也加剧了体外诊断业务的竞争压力。
政策监管力度和执行节奏的不确定性,进一步为公司发展蒙上阴影。未来若集采范围扩大或价格谈判加剧,传统业务板块的盈利能力可能继续承压。公司需加快创新产品布局,以应对政策带来的持续冲击,否则核心业务的稳定性将面临更大考验。
第二增长曲线的潜力与不确定性
乐普医疗正积极布局结构性心脏病业务、GLP-1创新药及消费医疗等高增长领域,试图打造第二增长曲线。
目前,除了已成为公司业绩重要支撑的结构性心脏病业务,子公司民为生物自研的GLP-1三靶点创新药进度国内领先,其中MWN101已完成肥胖和2型糖尿病的二期临床(为国内首家),市场期待其在糖尿病和减重领域的潜力;公司自研的杜拉糖肽注射液2型糖尿病临床三期已完结、即将提交注册,司美格鲁肽2型糖尿病三期临床已入组过半。
消费医疗板块有望成为公司新的成长曲线。公司聚焦眼科、皮肤科,童颜针已开始商业化推广,多款注射用玻尿酸、肉毒素及PDRN“三文鱼针”、热玛吉等皮肤科产品即将陆续上市;眼科角膜塑形镜已申报注册。
新器械方面,公司重点聚焦脑机接口和神经调控领域,目前植入式脑深部神经刺激器(DBS)已申报注册。
公司在医美领域的最新动作是,2025年9月22日与美团(03690)旗下汉海信息技术(上海)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聚焦悦雅颜、芙洛拉等医美品牌的线上推广,借助美团平台构建全渠道销售网络,为医美板块注入新动能。
然而,这些新业务的规模化和盈利能力尚未完全验证,面临技术落地和市场接受度风险。与美团合作虽具潜力,但市场开拓的不确定性犹存,短期内对业绩提振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