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4日晚,(600369)率先披露2025年半年报,成为A股上市券商中第一个“交卷”的玩家。账面上,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5.04亿元,同比增26.23%;归母净利润4.23亿元,同比增24.36%。同时,公司抛出“10派0.1元”的中期分红预案(合计派现约6645万元,约占上半年归母净利的15.7%);加权平均ROE为1.63%。
与率先披露半年报形成反差的是,相比于同行券商,西南证券2025年上半年的成绩并不耀眼。在披露业绩预告的多家券商中,大券商净利润同比增速多集中在50%-80%,中小券商不少达到50%-120%。由此来看,西南证券的利润增速与ROE显得偏保守。
率先公布业绩有助于预期管理
半年报口径下,投资收益是利润的主要贡献项,上半年相关收入约5.91亿元,同比上涨近65%;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与利息净收入亦分别约4.46亿元、2.34亿元,均实现30%以上增幅。简单说,行情回暖带来财富管理与两融等传统业务的回升,自营的弹性则更直接。
资产负债表端,截至6月30日,公司总资产921亿元、净资产257.38亿元,母公司净资本167.14亿元。半年报披露的EBITDA利息保障倍数为2.47(上年同期1.81),显示利息覆盖有所改善,但ROE仍处低位。
面对并不耀眼的经营业绩,西南证券却选择率先披露中报,必然有其良苦用心。
今年5月开始,公司先后推进科创公司债、公司债(多期)与次级债等融资动作,需要更加稳定、连续的信息披露来巩固评级机构与买方的信心。2025年8月13日,公司发布公告称将于8月21日举行半年报业绩说明会,较早释放出经营与风控细节,有助于做好市场预期管理。当然,在半年报披露后,市场会否如西南证券所希望的那样稳定预期,目前还无法知晓。
高密度的重大诉讼、仲裁事项
《财中社》发现,在半年报中,西南证券表示本报告期公司无重大诉讼、仲裁事项,但同时披露了金额较大的历史案件的进展情况,包括股票质押式回购纠纷、债券违约追偿、借款合同类纠纷以及投资者证券虚假陈述责任纠纷等。
这些案件也构成了西南证券经营的潜在风险:
其一,在财务层面,投资者诉“虚假陈述”等被告类案件存在赔付与诉讼费用的可能,执行中的清收类案件则可能带来阶段性计提与现金回笼节奏不确定,从而拖累利润质量与ROE,并造成管理费、律师费等成本的刚性支出。
其二,资本与融资层面,若回收不及预期或计提抬升,将压缩净资本与风控指标的富余度,抬升发债与同业融资成本、增添评级展望压力,从而削弱投行业务承揽与自营杠杆的弹性。
其三,经营与合规层面,涉诉与既有监管整改相互叠加,带来更严的尽调与内控阈值,项目审批和产品发行节奏趋缓,机构客户的合规问询与风险溢价上升,品牌与受托管理口碑承压。
此外,若个别案件出现连带责任扩围或形成“示范效应”,还可能诱发跟随诉讼与声誉二次冲击,增加管理层与法务的时间投入与机会成本。总体而言,就已披露信息看,多数风险仍集中在资管计划层面,对母公司短期财务的穿透影响有限,但对利润波动、融资成本和业务效率的负向约束不可忽视。而西南证券利润增速不及同行的背后,或许也有高密度诉讼仲裁事项的一份“功劳”。
对于一家区域性的中小券商而言,这是一份“稳态复苏+治理在途”的中报;可放在行业内,西南证券的竞争力与表现都存在太多不足。而在未来,真正决定年内估值重心的,也许不只在于这张表本身,更多考验的是其接下来治理落地的确定性与投行、资管两端的再加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