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届世界运动会正在成都举行。这场聚焦非奥项目的顶级综合性赛事,以独特的方式打破了体育与大众之间的壁垒,让更多人感受到体育的魅力,为当地群众体育发展注入新活力。
荷球的团队协作、棍网球的激烈对抗、跑酷的勇往直前、滑水的风驰电掣……在成都世运会的舞台上,以往小众的运动通过世界各地顶尖运动员的精彩展示,呈现在大众视野中。
在家门口举办世运会,也让众多成都市民走出家门、走进赛场。浮士德球比赛在天府公园举行,决赛当日尽管天气炎热,但依然无法阻挡群众的观赛热情。“我家就在附近,这次买到了决赛门票。我是第一次看这项比赛,特别新奇!”邓先生告诉记者。
成都世运会践行节俭办赛理念,场馆建设坚持“能改不建”,27个竞赛场馆均为改建或者临建,很多更是设在校园、公园内。在满足赛事要求的前提下,设备设施坚持“能借不租、能租不买”,采用租借(利旧)与采购相结合方式,最大限度减少器材购置成本。
绿色办赛的理念也让体育场馆成为大众的运动家园。据悉,世运会赛后各场馆将统筹研究利用,有序向社会开放,让广大群众在家门口实现“运动自由”。所有采购的竞赛器材都将统筹用于竞技项目训练、青少年人才培养、全民健身开展和专业赛事筹办等,服务和推动体育事业发展。
同时,成都世运会还催生了城市体育生态的全面升级。130个“世运空间”遍布成都社区街角,新建改造77个体育公园、407个社区运动角、830处天府绿道新空间,让市民参加体育锻炼更加便捷。
以龙泉驿赛区为例,该区借力世运会东风,落户了U18世界女子水球锦标赛、全国游泳锦标赛等一系列高能级赛事,并积极推进世运项目进社区、进学校、进商圈,策划推出“跟着赛事去旅行”活动,让群众感受世运氛围、参与世运运动、享受世运成果。
据了解,在世运会筹办期间,四川省先后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全民健身活动,仅2024年就举办了1.1万场次,带动超过4000万人次参与。同时借助举办世运会的契机,加大“健身场地设施补短板”力度,利用城市“金边银角”打造家门口的运动空间,数据显示,2024年四川省人均体育场地面积比2022年提升27%。
运动无限,气象万千。成都世运会不仅让大众了解、认识多元的运动项目,更通过场地供给、活动组织等举措,降低了群众参与体育的门槛,吸引更多人加入其中。
下一篇
已是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