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来源:泡财经)
最近,持有债基的小伙伴隔三岔五就遭遇“碎蛋”,而眼看着股市大盘持续走高,别提多难受了。不少读者在后台问南南:“债基还能拿吗?要不要跑路?”今天咱们就用数据和机构观点来唠明白。
债市为何承压?
1.股债跷跷板效应发力
7月以来A股上演“逆袭剧本”。在“反内卷”政策催化下,上证指数持续上行一度突破3700点,这几天股市单日成交额也曾经突破2万亿。股市赚钱效应升温,资金自然从债市流向权益市场。
2.资金面出现“波动”
7月中旬以来,央行放钱的节奏变慢了。比如7月24日,央行逆回购投放了3310亿元,但当天到期的有4505亿元,相当于净回笼了1195亿元,简单说就是“收的钱比放的多”。市场上的钱少了,债券的价格就容易下去。咱们普通人的感受就是债基的收益跟着“缩水”了。
3.债市自身有点“拥挤”
去年单边牛市催生“债牛信仰”,机构扎堆拉长久期、信用利差一度被压到历史低位。稍有风吹草动就容易引发连锁反应,部分交易盘选择止盈离场,进而导致债市的波动放大。
历史与机构视角:调整后是危还是机?
回溯近十年几次债市回调,无论是2020年的“经济复苏预期强化”还是2022年的“理财赎回潮”,债券型基金指数经历调整之后,最终都迎来了修复。
图:债券型基金指数近十年走势
资料来源:Wind,数据区间:2015.08.13~2025.08.13,债券型基金指数代码为H11023.CSI,指数过往表现不预示产品未来表现,基金有风险,投资须谨慎。
此外,南南看了一圈机构的分析,发现大家对债市其实并不悲观。
资金面上,虽然7月政治局会议删除了“适时降准降息”的表述,市场对央行降息降准的预期有所降低,但央行仍有望通过MLF、买断式逆回购等工具维持流动性充裕,整体资金面或保持“均衡偏松”的状态。
基本面上,当前债市承压的主要原因,是股市和商品市场阶段性走强“分流”了资金,而本轮“反内卷”对通胀的拉动效应仍有待观察,短期内或难以改变债市的长期趋势。
情绪方面,商品市场“反内卷”的交易热度正在降温,这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债市的压力,债券收益率想“大幅持续上涨”,难度其实挺大的。
总的来说,当前债市虽然暂时承压,但长期来看,基本面和资金面还是能“托住”它的。
我们如何应对?
南南始终认为,无论股、债行情如何起伏,家庭资产可考虑维持股债大体平衡,切忌因为股市一涨就把全部资金挪去追高;长远来看,债券仍是资产配置里“压舱石”般的存在。
眼下债券收益波动加大,利率敏感度低的中短债基金就成了可以关注的选项。
说到这类产品,即将启动募集的南方稳航值得一看。基金主投中短久期的高等级信用债,同时择机把握利率债的波段机会。
它还设计了120天滚动持有期,一来减少频繁申赎对净值的冲击,二来帮持有人管住手,避免追涨杀跌,更适合长期持有。
拟任基金经理是南方基金的固收老将王景明①,中国人民大学金融学硕士,2014年7月加入南方基金,从业11年,投资经验7年,深耕信用与宏观双维度研究,注重回撤管控,力争提升投资者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