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8月12日晚间,(600360.SH)发布停牌公告,由于在责令改正规定期限(2025年8月12日)届满前未完成改正,公司股票将自2025年8月13日开市起停牌,预计停牌时间不超过2个月。
图片说明:*ST华微停牌公告,数据来源于公司公告
而就在停牌前的4个交易日,*ST华微发布了风险警示公告,明确表示若*ST华微未能按照责令改正要求,在2025年8月12日前清收约14.91亿元被大股东占用的资金,则*ST华微股票将于8月13日起开市停牌,停牌后两个月内仍未完成整改的,*ST华微股票将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此后两个月内仍未完成整改的,公司股票将被终止上市。
图片说明:*ST华微停牌前的风险警示公告,数据来源于公司公告
然而有趣的是,在明知8月13日起公司股票要停牌、明知公司股票存在巨大退市风险的前提下,8月12日二级市场仍然将*ST华微的股价拉了一个涨停,而年初至今公司已累计上涨97.39%,另外,从首次被ST后的股价低点2.31元/股算起,涨幅已达到289.61%。截止到8月12日,*ST华微收盘价9.00元/股,创公司自2001年上市以来,最高年度收盘价。
图片说明:*ST华微股价年K线图,数据来源于Wind
*ST华微是一种现象,而非一个特例
一边是面临着随时可能出现的退市风险,一边又创出了20多年来的最高年度收盘价,不得不说挺魔幻的。
“非理性狂热”得以具象化,包括但不限于:炒微盘股、炒绩差股、赌重组、赌摘帽、赌借壳、炒小作文、炒生肖、炒谐音、炒玄学等等,如果要给这些五花八门的“非理性狂热”找一个代表,或许ST板块指数(Wind代码:884197.WI)是一个当之无愧的“集大成者”。
尽管证监会、交易所等监管部门屡次发声倡导理性投资、价值投资、耐心资本,引导投资者提升风险防范意识和信息甄别能力,摒弃赌徒心态、侥幸心理,但以ST板块指数为代表的“非理性狂热”还是远远战胜了以为代表的“理性投资”,根据Wind统计,过去一年,ST板块指数累计上涨69.44%,遥遥领先于沪深300指数的24.59%,超额收益高达44.85%。
图片说明:ST板块指数与沪深300指数过去一年股价对比,数据来源于Wind
从上图中能够清晰看到,大牛股*ST华微绝非个例,而是一个反常但又很普遍的客观现象:一只股票戴了ST的帽子,那么股价走牛的概率就很高。事实上,在万得ST板块指数175只成分股中,过去一年中有137只股票涨幅为正,其中和分别以578.37%和346.98%的涨幅位列今年全市场前十。
图片说明:年初至今A股涨幅前十公司,数据来源于Wind
通过复盘*ST华微,或许有助于揭开资本市场这一奇特现象背后的底层逻辑,以及证监会、交易所等监管部门谆谆教导下的良苦用心。
从连续12个一字跌停板说起
2024年4月30日,华微电子披露2023年报及2024一季报,与之一同披露的还有2023年财务报告和内控报告被众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分别出具的保留意见、否定意见,就公司在建工程账面余额中未结算款项5.04亿元、其他非流动资产账面余额中包含以前年度支付在内的9.81亿元采购款等合计高达14.84亿元支付款项商业实质存疑。
图片说明:华微电子被出具否定意见审计报告的内容,数据来源于公司公告
按照《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的相关规定,华微电子股票将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简称由华微电子变更为ST华微,股价价格日涨跌幅由10%变更为5%,并于2024年4月30日停牌一个交易日。
2024年5月6日华微电子复牌,作为首次被戴帽的ST,一口气迎来了连续12个一字跌停板,一字跌停板期间还收到了来自证监会的立案告知书、以及上交所发来的关于2023年报审计事项的问询函。
图片说明:华微电子首次被戴帽ST后股价变化,数据来源于Wind
有趣的是,2024年4月30日,ST华微发布延期回复上交所问询函的公告,在还没有任何人能搞清楚是怎么一回事的时候,ST华微在股价上竟然表现为“利空出尽”了,2.31元/股的股价成为了一个历史大底。
当市场搞清楚是怎么一回事后
进入2024年6月份,随着ST华微发布关于上交所问询函的回复公告以及补充回复公告,真相逐步浮出水面,被审计质疑的14.84亿元采购款主要被控股股东上海鹏盛科技实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鹏盛”)及其关联方以非经营性形式占用。
图片说明:ST华微的股权结构,数据来源于Wind
大股东非经营性资金占用主要发生在董事长夏增文任职期间,而就在被审计出具否定意见前不到一个月,ST华微公告称夏增文因身体原因,正在治疗和休养,暂时无法正常履行董事长职责。与此同时,ST华微表示,已多次向控股股东发函,要求其提供相关资金的银行流水及资金实际用途,但始终未收到结论性的回复意见。
更有意思的是,作为大股东上海鹏盛控股股东的曾涛,ST华微名义上的实际控制人曾涛,却明确表示不是ST华威的实际控制人,目前只是处于代持股份状态,而ST华微真正的实际控制人尚不知晓。
图片说明:ST华微股权向上穿透及曾涛关于代持的说明,数据来源于Wind及公司公告
到此刻为止,真相已基本可以猜出个大概:ST华微作为一家净资产30亿元出头的公司,控股股东持有上市公司22.32%的股份,而通过近15亿元的非经营性资金占用,取得了上市公司近50%的权益;而原董事长夏增文,不排除事先找人代持股份来规避部分风险,年报披露前选择离任,不排除是因为事先看到过不了审计这一关,因而选择提前跑路。随着真相不断浮出水面,在经历连续跌停后的抢反弹后,再次重新回归下跌趋势。
图片说明:随着真相不断浮出水面,ST华微的股价表现,数据来源于Wind
进入2024年9月,随着九二四行情的开启,ST华微开启了一波与万得微盘股指数(868008.WI)的一波共振行情(下图绿色方框),一直持续到2025年2月份。在这一期间,随着证监会的深入调查,关于控股股东上海鹏盛非经营性资金占用的真相已完全浮出水面。
图片说明:九二四行情后ST华微的股价表现,数据来源于Wind
2025年1月底,ST华微收到证监会吉林监管局发来的《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内容主要涉及:控股股东上海鹏盛及其关联方在2015~2023年期间,累计非经营性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约173.69亿元,截止到2024年10月15日,未偿还上市公司的非经营性资金占用余额约14.91亿元。
长达连续八九年的非经营性资金占用,时间之长以及金额之高令人惊讶,由此证监会对上市公司和控股股东分别罚款1000万元,对原董事长夏增文和股份代持人曾涛各罚款500万元,并采取终身证券市场禁入措施,对公司其他高管罚款30~300万不等。
第一波主升浪开启于第一次收到退市风险警示
为确保控股股东非经营性占用资金的偿还,2月5日ST华微发布《关于控股股东股份质押的公告》,表示上海鹏盛将持有的本公司的全部股份质押给公司全资子公司麦吉柯,作为上海鹏盛履行占用资金归还义务的担保,该质权将全部用于补偿华微电子因资金占用事项造成的损失。
图片说明:控股股东向ST华微全资子公司质押股份,数据来源于公司公告
按2月5日收盘价4.97元/股计算,上海鹏盛质押股份总市值约10.65亿元,距离14.91亿元的占用资金仍有超过4亿元的缺口。
紧接着2月12日,ST华微收到吉林证监局发来的《可能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的风险提示性公告》,要求ST华微在6个月内清收约14.91亿元被占用资金,否则实施停牌,若停牌后两个月内仍未完成整改的,则面临退市。
这一份公告在2月13日和2月14日,连续带给ST华微两个跌停,但同时也开启了ST华微的第一波主升浪,两个跌停过后的一个月内,公司股价由4.69元/股飙升最高至7.29元/股,大涨55%以上(下图蓝色圆圈)。值得注意的是,此时公司的股价已超过了2024年首次戴帽ST前的股价,且控股股东质押股份的市值达到15.62亿元,刚好可以覆盖14.91亿元占用资金的缺口,是否有点巧合?
图片说明:九二四行情后ST华微的股价表现,数据来源于Wind
从上图能够明显看到,第一波主升浪是完全脱离于微盘股指数的独立行情,即便在这期间交易所多次发来关于股价异动的问询函,但“实际控制人”曾涛始终表示不存在重大资产重组、重大交易类等事项。
第二波主升浪开启于从ST华微变为*ST华微
如果说第一波主升浪是资本市场为了博取摘帽预期而拉高股价,尚在可以理解的范围内,那么第二波主升浪(上图红色圆圈)就有一些那么不可名状。
4月29日晚间,ST华微披露2024年报,同时再度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按照规定,4月30日将停牌一天,ST华微更名为*ST华微。
图片说明:ST华微更名为*ST华微,数据来源于公司公告
一方面控股股东占用资金追缴无实质进展,另一方面又戴帽*ST,麻烦缠身的*ST华微,却于5月6日复牌后,开启了第二波主升浪。如下图所示,从4月30日到7月10日,*ST华微股价累计上涨44.03%,其中4月30日到6月18日,上涨22.96%,6月18日晚间*ST华微披露《关于筹划控制权变更的停牌公告》,停牌前连续上涨且最后一个交易日涨停,复牌后又再度涨停。
图片说明:*ST华微披露控制权变更前的股价表现,数据来源于Wind
实控人变更
6月25日,*ST华微公告,控股股东上海鹏盛拟将其持有所有股份转让给亚东投资,本次交易完成后,公司控股股东将变更为亚东投资,实际控制人将变更为吉林省国资委。毫无疑问,对于赌重组、赌摘帽来说,这是一场值得提前开香槟的胜利。
图片说明:吉利亚东股权结构,数据来源于公司公告
但是复盘*ST华微从首次戴帽ST、到筹划控股权变更全部过程,会发现好像并没有什么人去关注*ST华微的基本面和估值,更没有人在意控股股权变更后,企业经营能否好转,而是纯粹变成了一场关于筹码的博弈。
事实上,截止到8月13日,*ST华微最新市值为86亿元,公司上市20多年来业绩峰值出现在久远的2007年,当年实现1.4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即便按照2007年的业绩峰值和今天的市值计算,PE也高达61倍,这个估值实在不乐观。
当完全脱离基本面而定价时,当把股票纯粹当作筹码时,一定会有人来买单的,而买单的人,很有可能是那些处于信息不对称劣势方的中小投资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