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经济观察报微博
记者 牛钰
“退市新规”全面实施以来,截至8月11日,已有23家A股上市公司退市,退市原因主要包括财务类退市、交易类退市、重大违法强制退市和主动退市等。
8月8日晚间,(000851.SZ)因涉嫌触及重大违法退市,将被深交所启动强制退市程序。对于目前的退市进程,8月11日,经济观察报致电了*ST高鸿,截至发稿,尚未获得接通。
纵观A股历史上退市的公司,自2016年至2024年底仅有9家公司因重大违法强制退市。
据经济观察报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8月11日,2025年已有包括*ST高鸿在内的7家公司涉嫌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其中3家已完成退市。
此外,还有(603388.SH)等公司因涉嫌财务数据虚假披露正在被立案调查,若最终调查结果指向确认重大违法,这些公司也将面临重大违法强制退市。
2025年因造假退市的案例已超越2024年全年,监管层对市场中“害群之马”的出清力度正在加大。
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表示,退市常态化是A股迈向成熟市场的必经之路。投资者需摒弃“炒差”思维,聚焦企业基本面与长期价值。监管层则需进一步优化退市补偿机制,平衡“出清劣质企业”与“保护投资者权益”的双重目标。
频现重大违法类退市
*ST高鸿在8月8日的公告中表示,收到中国证监会(下称“证监会”)下发的《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下称“《告知书》”)。如根据正式的处罚决定书结论,公司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公司股票将被终止上市。公司将全力配合中国证监会的相关工作,最终结果以中国证监会出具的正式处罚决定为准。
*ST高鸿的财务造假行为被证监会定性为“严重”,主要原因是其造假的时间长、规模大,“空转”“走单”的造假手法令人震惊。
《告知书》显示,*ST高鸿通过参与、组织开展虚假贸易业务的方式虚增收入和利润,在2015年至2023年的九年间连续财务造假,每年虚增营业收入上亿元,最高达到56.34亿元,虚增的营业收入总额高达198.76亿元,虚增利润总额合计7622.59万元。更严重的是,*ST高鸿将上述虚假数据直接用于2020年非公开发行股票,最终募集资金12.5亿元,构成欺诈发行。
因此,相较于*ST高鸿公告中的“最终结果以中国证监会出具的正式处罚决定为准”,证监会官方发布的信息则更为“坚定”,其表示*ST高鸿涉嫌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深交所将依法启动退市程序。
经济观察报注意到,相较于2024年退市新规实施的过渡期,今年因重大违法强制退市的上市公司明显增加。Wind数据显示,目前已有3家公司因此退市,分别是天津卓朗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海南普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锦州港股份有限公司,退市前均因财务造假被处罚。
此外,亦有部分已退市公司因先行触及其他退市类型的条件,不在上述统计的“重大违法强制退市”之列,但实际上已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比如东方集团因财务造假被处罚,但在被判定重大违法强制退市之前,因“连续20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1元”而触发交易类强制退市。
多元化退市信号明朗
2024年4月份,证监会发布《关于严格执行退市制度的意见》(下称“退市新规”),通过严格退市标准,加大对“僵尸空壳”和“害群之马”出清力度,削减“壳”资源价值,同时,拓宽多元退出渠道,加强退市公司投资者保护。2024年全年共有55家上市公司退市。
2025年1月起,退市新规全面实施,在重点打击重大违法的上市公司之余,多元化退市信号更为明朗。
Wind数据显示,截至8月11日退市的23家公司中,有9家为交易型退市(股价、市值不达标)、财务类退市(营业收入、净利润等财务数据不达标)2家,还有3家为主动退市,分别为中航工业产融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山东玉龙黄金股份有限公司和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海通证券”)。
8月11日,(601989.SH)在公告表示,2025年8月12日为公司股票最后一个交易日。8月13日起,中国重工A股股票将开始连续停牌,此后进入现金选择权行权申报、清算交收阶段,不再交易,公司股票继续停牌直至终止上市。
这意味着A股将再减少一家上市公司。中国重工的“退市”,是因为其将被(600150.SH)吸收合并,其股票代码将成为历史。
参考海通证券被吸收合并纳入如今的证券(601211.SH)系主动退市,中国重工也算是主动退市的案例。
此外,(000627.SZ)也选择主动退市,原因为拟进行业务调整,面临重大不确定性,可能对公司造成重大影响。对于目前的退市进程,8月11日,*ST天茂证券事务部人士对经济观察报表示,退市事宜尚需等待8月25日召开的股东大会通过。
退市新规明确提出,“畅通多元化退市渠道”“完善上市公司吸收合并等并购重组政策,支持市场化方式的主动退市”,并提出如果上市公司通过要约收购、股东大会决议等方式主动退市的,应当提供异议股东现金选择权等专项保护。
田利辉指出,在主动退市案例中,异议股东保护机制、现金选择权的设置,体现了对中小投资者的“兜底”的设计,减少退市冲击,这是投资者保护机制的完善。比如*ST天茂主动退市并提出以1.6元/股溢价回购股份,为中小股东提供了明确的退出路径。尽管投资者仍面临亏损,但相较于强制退市后流动性枯竭、估值归零的风险,主动退市的“确定性补偿”缓解了恐慌。
长期来看,田利辉称,退市新规将推动市场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优先”,为优质企业腾出更多资源与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