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声明!京东:继续反内卷 呼吁停止“0元购” 外卖大战逐渐回归理性,杜绝“0元购”恶性补贴!!

热点 (3) 2025-08-01 15:22:20

发布声明!京东:继续反内卷 呼吁停止“0元购” 外卖大战逐渐回归理性,杜绝“0元购”恶性补贴!! (https://www.astrots.cn/) 热点 第1张

  京东:继续反内卷 呼吁停止“0元购”

  【京东:继续反内卷 呼吁停止“0元购”】2025年8月1日,京东以一篇《践行主体责任和社会责任 共建外卖行业健康生态》的声明,再次将“反内卷”旗帜插上行业高地。声明中,京东明确表态抵制“0元购”等恶性补贴,承诺以品质与服务重构竞争逻辑,引发市场热议。这场看似“反潮流”的宣言,实则是京东在行业寒冬中为生存与发展开辟的破局之路。一、规范补贴。京东外卖坚持反内卷,杜绝“0元购”等恶性补贴,不靠冲单量制造泡沫。搭建透明补贴机制,公示营销信息,商家可自主经营促销。二、抵制恶性竞争。以差异化菜品、提升服务质量等坚守品质,用技术、供应链创新打造核心竞争力,推动行业回归“比品质”“比服务”。三、提升服务质量。坚守安全与诚信底线,打造品质消费。推动反食品浪费,在门店及点餐等页面提示“适量点餐”,杜绝诱导过量点餐。四、促进互利共赢。为商家提供佣金、流量等激励扶持,助其更好经营;优化骑手保障,提升其职业尊严与获得感。2025年7月,外卖行业补贴大战愈演愈烈。“免费奶茶”“0元喝奶茶”等促销活动席卷全国,部分奶茶店单日销量暴涨至半年库存量,外卖员日送127单赚1700元,看似繁荣的背后,实则是行业生态的严重失衡。某奶茶店主坦言,“0元购”期间订单量激增,但每单扣除平台佣金、骑手费用后,实际亏损超50%。部分商家为压缩成本,被迫使用劣质原料,食品安全隐患陡增。订单爆发式增长导致骑手超负荷工作,交通事故率上升30%,职业尊严感与获得感大幅下降。补贴驱动的虚假繁荣掩盖了真实需求,一旦资金断链,单量断崖式下跌,平台与商家均将陷入生存危机。

  据悉,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与地方监管部门已多次出手。7月18日,总局约谈饿了么、美团、京东,要求停止“内卷式”竞争,规范促销行为;7月23日,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同步约谈平台,强制下线“0元购”类活动,收缩免单营销范围;7月24日,郑州市市场监管局通报外卖平台问题,要求清理“无证”“套证”商户,杜绝刷单炒信。监管层传递的信号清晰,恶性补贴已触及法律红线,行业必须回归理性竞争轨道。

  近日,美团、淘宝、饿了么先后发文,先后提及,不以显著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商品和服务,严重扭曲价格信号,扰乱市市场竞争秩序,造成浪费。坚决抵制恶性竞争。2025年的盛夏,中国外卖市场正经历一场戏剧性转折。曾经硝烟弥漫的“三国杀”战场,如今硝烟渐散,取而代之的是一场更趋理性的“小战”。从美团单日1.5亿单的狂欢,到京东、淘宝、饿了么集体收缩补贴,这场由资本点燃的战争,正在监管重拳与市场规律的双重作用下,回归商业本质。7月26日清晨,北京白领李薇打开美团外卖,领取了“甜点兑换券”和“活力早餐券”,却发现用券下单需凑满20元起送门槛。她尝试用14元的奥利奥冰淇淋杯兑换,最终不得不加购两份小料支付6元。“0元购”的传说,终究成了社交媒体上的段子。这场补贴退潮的信号,犹如平静湖面投入的一颗巨石,激起了层层涟漪,其源头始于7月18日市场监管总局的二次约谈。在那场严肃的约谈中,监管层态度坚决,明确要求平台“全面下线零元购”“收缩免单范围”,犹如给疯狂补贴的平台套上了缰绳。同时,监管层还宣布10月将实施新《反不正当竞争法》,禁止平台将超70%的补贴成本转嫁给商家,这一举措无疑是对平台补贴乱象的一记重拳。在政策利剑的威慑下,美团、淘宝闪购、京东等平台纷纷调整策略,如临大敌。

  美团将“超级星期六”的满减力度从原本诱人的“满25减21”大幅缩水至“满38减18.8”,让不少消费者大失所望;淘宝闪购的188元券包中,最大折扣仅为“满20元减10元”,与以往的大额优惠相比,显得捉襟见肘;京东则悄悄下架了“超时20分钟免单”的承诺,曾经的免单福利成为了过去式。

  补贴的退潮,如同寒潮来袭,直接冲击了消费者“薅羊毛”的热情。社交媒体上,网友们的吐槽声此起彼伏,“奶茶喝到冰箱装不下”“外卖比堂食还贵”等言论随处可见。极目新闻记者亲自实测发现,当前平台补贴后,一杯茶百道青提茉莉仍需支付3元,沪上阿姨厚芋泥波波奶茶需5元,而且均需凑单满减。曾经“1元喝奶茶”的盛况,如同梦幻泡影,已成为历史。

  补贴大战的熄火,也暴露出平台战略的深层调整。京东的入局,曾被视为打破双寡头格局的“鲶鱼”,给市场带来了新的变数。2025年2月,京东以“0佣金 + 百亿补贴 + 骑手五险一金”的高调姿态进场,一时间吸引了众多目光。4月,其日订单量突破1000万单,成绩斐然。然而,其“品质外卖”定位始终未能撼动美团的基本盘。美团核心本地商业CEO王莆中透露,美团外卖业务日均订单量仍维持在9000万单以上,但客单价从30元跌至15元,利润被补贴吞噬殆尽,如同一个无底洞。

  淘宝闪购的“500亿补贴计划”同样陷入了困境。尽管依托淘宝4亿日活导流,其非餐订单占比升至16%,看似前景一片光明。但单月亏损预估达410亿元,这一数字令人触目惊心。更严峻的是,商家端怨声载道。一位杭州餐饮老板无奈透露,参与平台满减活动后,利润率被压至10%以下,“相当于给平台打工”,辛苦经营却所得甚微。

  在这场“资本换时间”的博弈中,美团选择了“高频带低频”的生态战。通过“拼好饭”“品牌卫星店”覆盖不同需求,美团将25%的外卖用户转化为生鲜、日用品消费者,客单价跃升至98元。同时,其投入58亿元升级AI调度系统,将配送时效稳定在34分钟,构建起“外卖 + 即时零售”的闭环,如同打造了一个坚固的商业堡垒。

  京东则转向“供应链盈利”的长期逻辑。其“七鲜小厨”合营模式通过整合供应链解决食品安全问题,以“全职骑手 + 五险一金”切入品质外卖,客单价50元以上订单占比达60%。尽管日均单量仅2500万单,但单均亏损从2.75元收窄至1.8元,显示出成本结构的优化,如同在黑暗中摸索出了一条光明的道路。

  补贴大战的代价,最终却由商家和骑手承担。郑州某黄焖鸡米饭老板算了一笔账:堂食小份17元,利润约50%;外卖小份赚2 - 3元,大份赚5 - 6元。外卖订单激增后,堂食生意锐减,甚至有人点了外卖自提后坐到店里吃。“这简直是劳民伤财。”他无奈表示,脸上满是疲惫与无奈。

  骑手的处境同样艰难。在众包模式下,超80%骑手无工伤保险,日均配送98单、工作14小时成为常态,如同不知疲倦的陀螺。京东虽为全职骑手缴纳五险一金,但订单密度不足导致实际收入与美团相差无几。一位京东骑手透露:“每单收入比美团高1 - 2元,但一天只能跑20单,总收入反而更低。”言语中透露出对现状的不满与无奈。

  监管层的介入,为行业带来了转机。7月22日,郑州市市场监管局约谈三大平台,要求落实骑手权益保障、加强食品安全管理,如同给行业注入了一剂强心针。上海则同步执行三项整改:成立专项工作组监测活动、强化价格管控、建立骑手权益保障基金。这些举措,正在推动行业从“野蛮生长”转向“规范发展”,让行业回归健康有序的轨道。补贴退潮的背后,是即时零售市场的结构性变革。2023年,中国即时零售市场规模达6500亿元,同比增长28.89%;预计到2030年将突破2万亿元。这场战争的本质,早已超越“送餐”范畴,演变为对“30分钟万物到家”生态的争夺,各方势力都在为了争夺这一生态的主导权而奋力拼搏。

  美团通过“美团闪购”布局生鲜、日用品,日均订单量同比激增23%至1800万单;淘宝闪购将“小时达”升级为“闪购”,试图以高频外卖夺回被微信支付蚕食的线下支付场景;京东则依托“京东秒送”整合七鲜、沃尔玛等供应链资源,构建“品质外卖+即时零售”的差异化壁垒。

  “即时零售不是线上超市的升级版,而是技术驱动的全链路系统创新。”艾媒咨询CEO张毅指出,平台需在仓配体系、供应链管理、骑手权益等领域持续投入,才能构建竞争壁垒。美团的AI调度系统、京东的“店仓一体”模式、淘宝的“直播+外卖”内容生态,正是这种创新的体现。

  站在2025年的中点回望,这场外卖大战已从“闪电战”转向“持久战”。补贴的退潮,并非行业的衰落,而是市场从“增量争夺”迈向“存量优化”的标志。当“0元购”成为历史,平台开始比拼配送效率、商家服务、用户体验——这些,才是即时零售市场的核心价值。

  正如市场监管总局在约谈中所强调的:“竞争应回归理性,构建消费者、商家、骑手和平台多方共赢的生态。”在这场“外卖小战”中,谁能率先完成从“流量思维”到“价值思维”的转型,谁就能在未来的万亿市场中占据先机。

THE END